“秋郊乃明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郊乃明麗”全詩
南方宜草木,九月未黃落。
秋郊乃明麗,夕云更蕭索。
遠游吾未能,歲暮依樓閣。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登閣》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登閣》
今日天氣佳,登臨散腰腳。
南方宜草木,九月未黃落。
秋郊乃明麗,夕云更蕭索。
遠游吾未能,歲暮依樓閣。
中文譯文:
今天的天氣很好,我登上高樓放松身體。
南方的景色適宜草木生長,九月尚未蕭瑟。
秋天的郊外明亮美麗,夜晚的云彩更加凄涼。
我未能遠游他鄉,只能依靠樓閣度過年暮。
詩意和賞析:
這首《登閣》是宋代詩人陳與義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以描繪登高望遠的情景為主線,表達了對美好天氣和秋天景色的欣賞,同時也反映了自己未能實現遠行的遺憾和對歲末時光的感慨。
首先,詩人描述了當天的天氣宜人,他登上高樓,放松身心,透過登高遠望的方式來欣賞周圍的景色。他觀察到南方的自然環境適宜植物的生長,并提到九月的景色尚未變得凄涼。這描繪了秋天初期郊外的明亮和生機勃勃的景象,展現了秋天初秋時的美麗與活力。
然而,隨著夜晚的降臨,詩人觀察到夕陽下的云彩變得凄涼和寂寥。這種對比描繪出秋天的過渡,從明亮到凄涼,寓意著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未能實現遠行的遺憾和對歲末時光的感慨。他未能遠游他鄉,只能依靠樓閣度過年末。這種遺憾和無奈的情緒,與前面描繪的美好景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于生活中未能實現的愿望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秋天初期的景色和詩人的情感體驗,展示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對未能實現愿望的遺憾。它以簡潔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傳達出對秋天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秋郊乃明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gé
登閣
jīn rì tiān qì jiā, dēng lín sàn yāo jiǎo.
今日天氣佳,登臨散腰腳。
nán fāng yí cǎo mù, jiǔ yuè wèi huáng luò.
南方宜草木,九月未黃落。
qiū jiāo nǎi míng lì, xī yún gèng xiāo suǒ.
秋郊乃明麗,夕云更蕭索。
yuǎn yóu wú wèi néng, suì mù yī lóu gé.
遠游吾未能,歲暮依樓閣。
“秋郊乃明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