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持白羽靜風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持白羽靜風塵”全詩
可使翠華周宇縣,誰持白羽靜風塵。
五年天地無窮事,萬里江湖見在身。
共說金陵龍虎氣,放臣迷路感煙津。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次韻尹潛感懷》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次韻尹潛感懷》,作者是宋代的陳與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胡兒又看繞淮春,
嘆息猶為國有人。
可使翠華周宇縣,
誰持白羽靜風塵。
五年天地無窮事,
萬里江湖見在身。
共說金陵龍虎氣,
放臣迷路感煙津。
中文譯文:
胡兒再次看到繞過淮河的春景,
悲嘆著國家仍有人民困苦。
即使能使翠華山的美景遍及全國,
又有誰能執掌白羽扇,使風塵平靜。
五年來,天地間的事情無窮無盡,
千里江湖的景色見證了我所經歷的。
大家都說金陵(南京)充滿著龍虎之氣,
但我這個被放逐的臣子迷失了方向,感慨煙波浩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陳與義的感慨和思考。他提到了淮河春景,表達了對國家民生不佳的憂慮和悲嘆。他希望能改變這種狀況,使得美好的景色和安寧能夠普及到全國各地,讓百姓能夠享受到安定與富裕。
然而,他又感嘆五年來天下間的變故和不確定性,似乎暗示了時局的動蕩和不穩定。他自稱為放臣,表示自己被放逐、迷失了方向。金陵被他描述為充滿龍虎之氣,可能指的是政治斗爭和權謀之地,而他迷失其中,感受到了迷茫和無助。
整首詩以充滿感慨和憂思的語氣,揭示了作者對國家和自身遭遇的擔憂。它傳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期望,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迷茫和困惑。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時局和人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意味。
“誰持白羽靜風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yǐn qián gǎn huái
次韻尹潛感懷
hú ér yòu kàn rào huái chūn, tàn xī yóu wèi guó yǒu rén.
胡兒又看繞淮春,嘆息猶為國有人。
kě shǐ cuì huá zhōu yǔ xiàn, shuí chí bái yǔ jìng fēng chén.
可使翠華周宇縣,誰持白羽靜風塵。
wǔ nián tiān dì wú qióng shì, wàn lǐ jiāng hú jiàn zài shēn.
五年天地無窮事,萬里江湖見在身。
gòng shuō jīn líng lóng hǔ qì, fàng chén mí lù gǎn yān jīn.
共說金陵龍虎氣,放臣迷路感煙津。
“誰持白羽靜風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