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馬超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受馬超勛”全詩
能持蘇武節,不受馬超勛。
國破無家信,天秋有雁群。
同榮不同辱,今日負將軍。
分類: 生活
作者簡介(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陜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后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聞顏尚書陷賊中》戎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顏尚書陷賊中》中文譯文:
聽說顏尚書被賊人困住,
我怎能忍受故吏聽聞此事。
他能堅守蘇武的節操,
不接受馬超的功勛。
國家既破,家信無著,
天秋時節有雁群飛過。
我們曾一同榮耀,如今卻背負將軍。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戎昱寫的一首抒發世態炎涼的詩,詩人通過描繪顏尚書的遭遇,表達了忠誠與榮辱、掙扎與堅守的主題。
詩中描述了顏尚書被賊人困住的情境,詩人無法忍受故吏聽到這一消息的感受。顏尚書是一位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他能夠堅守蘇武的精神,不接受馬超的功勛。這里用蘇武和馬超來比喻顏尚書與賊人之間的對立,顯示出顏尚書的高尚品德和堅守原則的態度。
詩中還描繪了國家破敗之后,顏尚書流亡在外,無家可歸的悲涼景象。同時,詩人以天秋時節有雁群飛過的景象作為背景,烘托出顏尚書孤獨無助的境遇。
最后兩句“同榮不同辱,今日負將軍”表達了詩人對顏尚書的敬仰之情。詩人認為他們曾經一同榮耀,但如今卻要背負起將軍的榮辱。這里將榮耀與榮辱相對比,體現了詩人對顏尚書高尚品德的稱頌和對他困境的同情。
整首詩通過描繪顏尚書的遭遇,表達了詩人對忠誠和原則的崇尚,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動蕩和政治亂象的現實。
“不受馬超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yán shàng shū xiàn zéi zhōng
聞顏尚書陷賊中
wén shuō zhēng nán méi, nà kān gù lì wén.
聞說征南沒,那堪故吏聞。
néng chí sū wǔ jié, bù shòu mǎ chāo xūn.
能持蘇武節,不受馬超勛。
guó pò wú jiā xìn, tiān qiū yǒu yàn qún.
國破無家信,天秋有雁群。
tóng róng bù tóng rǔ, jīn rì fù jiāng jūn.
同榮不同辱,今日負將軍。
“不受馬超勛”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