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習振枯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習習振枯槁”全詩
昔為連理枝,今為斷腸草。
雞號天五更,發白不待老。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古意》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意》是一首宋代洪咨夔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條風從東來,
習習振枯槁,
美人倚窗閨,
別思忽已早。
昔為連理枝,
今為斷腸草。
雞號天五更,
發白不待老。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離別的思念之情和歲月流轉的感嘆。詩中描繪了一幅美人倚窗思念的情景,風從東方吹來,輕拂枯槁的樹枝,象征著歲月的變遷和生命的消逝。美人倚在窗前,忽然意識到與愛人的別離已經很久了。過去他們曾經像連在一起的樹枝,如今卻成了彼此心碎的草。清晨雞鳴五更時分,天色漸漸發白,時間不等待任何人變老。
賞析:
《古意》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離別之情和光陰易逝的主題。通過描寫風吹動樹枝和美人倚窗的情景,詩人將離別的感慨融入大自然的景觀之中,增強了詩詞的藝術感染力。詩中的對比手法也很巧妙,過去美人和愛人如同連理枝,象征著他們的愛情堅固而美好,而如今卻變成了斷腸草,表達了他們的分別和心碎之情。最后兩句以雞鳴和天色發白作為象征,強調了時間的流轉和不可逆轉,生命的短暫和歲月的無情。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索和感慨。
“習習振枯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yì
古意
tiáo fēng cóng dōng lái, xí xí zhèn kū gǎo,
條風從東來,習習振枯槁,
měi rén yǐ chuāng guī, bié sī hū yǐ zǎo.
美人倚窗閨,別思忽已早。
xī wèi lián lǐ zhī, jīn wèi duàn cháng cǎo.
昔為連理枝,今為斷腸草。
jī hào tiān wǔ gēng, fā bái bù dài lǎo.
雞號天五更,發白不待老。
“習習振枯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