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爭噪處夕陽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鴉爭噪處夕陽殘”全詩
未須多進玻瓈椀,滿樹霜紅正好看。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又和》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又和》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洪咨夔。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蟹正肥時秋色老,
鴉爭噪處夕陽殘。
未須多進玻瓈椀,
滿樹霜紅正好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秋天的景象和詩人的感慨。秋天正是螃蟹肥美的時候,但同時也意味著秋景漸漸老去。傍晚時分,烏鴉們在爭奪食物時發出嘈雜的聲音,夕陽已經逐漸西沉,只剩下殘余的余暉。詩人認為不必多進玻璃器皿來享用螃蟹,因為這不是真正感受秋天的方式。相反,他發現滿樹的霜和紅葉才是秋天最美的景色。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自然美的贊美。螃蟹肥美的時候代表著豐收與盛宴,但也意味著秋景的衰老和漸行漸遠。烏鴉的爭噪和夕陽的殘余光芒為詩中增添了一絲凄涼和寂寥的氛圍。詩人通過對比,認為真正欣賞秋天不需要華麗的器皿和美食,而是要通過觀賞大自然的景色來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滿樹的霜和紅葉給人以寧靜和溫暖的感覺,展現了秋天獨特的韻味和詩意。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將秋天的景象和感受生動地表達出來。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心境的反思,詩人傳達了他對秋天的獨特體驗和對生命流逝的思考。這首詩以其深情而樸實的描繪方式,展示了宋代文人對自然、對生活的敏感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鴉爭噪處夕陽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hé
又和
xiè zhèng féi shí qiū sè lǎo, yā zhēng zào chù xī yáng cán.
蟹正肥時秋色老,鴉爭噪處夕陽殘。
wèi xū duō jìn bō lí wǎn, mǎn shù shuāng hóng zhèng hǎo kàn.
未須多進玻瓈椀,滿樹霜紅正好看。
“鴉爭噪處夕陽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