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殺氣渺春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潼關殺氣渺春陰”全詩
為問草廬人起否,漢家遺老尚謳吟。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次李參政晚春湖上口占十絕》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李參政晚春湖上口占十絕》是洪咨夔所作,描繪了春天湖上的景色以及對李參政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潼關殺氣渺春陰,
渭水泱泱柳色深。
為問草廬人起否,
漢家遺老尚謳吟。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春天湖上景色的描繪以及對李參政的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景色中的細節,并以此引發了對李參政的關注和思念。詩人對當時的社會局勢和人物的贊美隱含其中。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天湖上的景色,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念之情。首兩句描述了潼關的殺氣已經逐漸消散,春天的氛圍逐漸濃厚,渭水上的柳樹顯得更加深沉。這種描繪既體現了春天的美景,也暗示了社會的和平與繁榮。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李參政的思念之情。詩中的“草廬人”指的是李參政自謙的居住之地,作者詢問他是否已經起居,希望他能夠繼續保持著對漢家的忠誠和智慧,繼續吟詠詩文。這里表現了作者對李參政的敬仰和對他才華的贊賞。
整首詩詞通過對春天湖上景色和李參政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美景的贊美和對李參政的思念之情。同時也隱含了對社會和平繁榮的期望,以及對李參政作為漢家遺老繼續為國家盡力的期盼。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對李參政的敬仰之情。
“潼關殺氣渺春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lǐ cān zhèng wǎn chūn hú shàng kǒu zhàn shí jué
次李參政晚春湖上口占十絕
tóng guān shā qì miǎo chūn yīn, wèi shuǐ yāng yāng liǔ sè shēn.
潼關殺氣渺春陰,渭水泱泱柳色深。
wèi wèn cǎo lú rén qǐ fǒu, hàn jiā yí lǎo shàng ōu yín.
為問草廬人起否,漢家遺老尚謳吟。
“潼關殺氣渺春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