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鬢計應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兩鬢計應秋”全詩
已是二年客,那堪終日愁。
尺書渾不寄,兩鬢計應秋。
今夜相思月,情人南海頭。
分類:
作者簡介(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陜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后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寄鄭煉師》戎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寄鄭煉師》
平生金石友,淪落向辰州。
已是二年客,那堪終日愁。
尺書渾不寄,兩鬢計應秋。
今夜相思月,情人南海頭。
中文譯文:
我一生都與金石為友,現在卻流落到了辰州。
已經做了兩年的客人,每天都感到愁苦。
尺書一封都沒寄出去,我兩鬢的白發應該已經秋天了。
今夜,我思念的月亮,照耀在我情人的南海之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戎昱創作的一首寄托思念之情的詩詞。詩人自稱與金石為友,表達了他對古代文物的熱愛和對古代文化的向往。然而,他卻流落到了辰州,成為了一個異鄉客人。他已經在這里生活了兩年,每天都感到愁苦,思念故鄉和親人。
詩中提到他沒有寄出一封書信,暗示了他的孤獨和無依無靠。他的兩鬢已經有了白發,顯示出歲月的流逝和他的憂愁。然而,在這個夜晚,他仰望著天空中的明月,思念著他的情人,他的心思飛向了南海之頭。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異鄉的孤獨和思念之情,通過描繪詩人的心境和情感,展示了他對故鄉和親人的眷戀。詩中的月亮象征著詩人與情人之間的聯系,同時也象征著詩人內心的寂寞和思念。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深深的思念之情,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兩鬢計應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èng liàn shī
寄鄭煉師
píng shēng jīn shí yǒu, lún luò xiàng chén zhōu.
平生金石友,淪落向辰州。
yǐ shì èr nián kè, nà kān zhōng rì chóu.
已是二年客,那堪終日愁。
chǐ shū hún bù jì, liǎng bìn jì yīng qiū.
尺書渾不寄,兩鬢計應秋。
jīn yè xiāng sī yuè, qíng rén nán hǎi tóu.
今夜相思月,情人南海頭。
“兩鬢計應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