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窮遑恤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赤窮遑恤后”全詩
暴虎未聞道,汗牛空讀書。
赤窮遑恤后,白坐且求切。
寂歷野花晚,嫣然風雨余。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答王仲鈞兩首》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王仲鈞兩首》是宋代洪咨夔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無言安止止,
不動妙如如。
暴虎未聞道,
汗牛空讀書。
詩詞的意思是:無言的心境能夠帶來真正的安寧,不動如止的境界更是奇妙無比。即使面對兇猛的虎,也未必能領悟到其中的道理;而勞作艱辛的牛,讀書也只是空有外在的知識。
赤窮遑恤后,
白坐且求切。
寂歷野花晚,
嫣然風雨余。
詩詞的意思是:在貧困困苦之后,只求得一絲安慰。白天靜默度過,黃昏時分依然有野花綻放的美麗,即便風雨已經過去。
這首詩詞通過對對比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一種心境和哲理。詩人通過描述無言與安止、不動與妙如的關系,表達了一種寂靜的心境,以及在平凡中追求內心真諦的思考。詩中的暴虎和汗牛則象征了世俗的困擾和物質的辛勞,而詩人則從中超越,尋找內心的寧靜與智慧。后半部分的赤窮和白坐,則表達了詩人對于貧困和孤獨的深切感受,但仍然希望能夠在寂靜中找到一絲安慰。最后的野花和風雨,則是對于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生活中美好的瞬間,即使風雨過后,依然可以感受到余韻和美麗。
整首詩詞以簡潔、象征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心靈平靜與超越塵世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于貧困和孤獨的痛感,以及對于自然美景的贊美。通過對比和意象的運用,詩詞展示了一種寂靜、超越和美好的境界,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赤窮遑恤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wáng zhòng jūn liǎng shǒu
答王仲鈞兩首
wú yán ān zhǐ zhǐ, bù dòng miào rú rú.
無言安止止,不動妙如如。
bào hǔ wèi wén dào, hàn niú kōng dú shū.
暴虎未聞道,汗牛空讀書。
chì qióng huáng xù hòu, bái zuò qiě qiú qiè.
赤窮遑恤后,白坐且求切。
jì lì yě huā wǎn, yān rán fēng yǔ yú.
寂歷野花晚,嫣然風雨余。
“赤窮遑恤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