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里家仍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夢里家仍遠”全詩
夢里家仍遠,愁中葉又飛。
竹聲風度急,燈影月來微。
得見梁夫子,心源有所依。
分類:
作者簡介(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陜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后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秋夜梁十三廳事》戎昱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夜梁十三廳事》是唐代詩人戎昱創作的一首詩,表達了作者在秋夜之中對離鄉之情、思念之情的深沉感受。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秋天已漸漸深沉,我現在仍擔心未能回到家鄉。即使在夢中,家還是遙不可及,憂慮之情在心頭不斷飛舞。竹林的聲音隨風急促地傳來,燈影和月色微弱地交織。幸得遇見梁夫子,我的內心找到了依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秋夜中的復雜情感。秋天作為寂寥和離愁的象征,讓人不由得陷入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中。詩人寫道“今來秋已暮,還恐未成歸。”表現了他雖然意欲回家,卻擔憂回程的不確定性,暗示了離鄉背井的辛酸之情。
詩中“夢里家仍遠,愁中葉又飛。”這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思念之情愈發深沉,即使在夢中也不能真正感受到家的溫暖,內心的憂慮猶如飛舞的落葉一樣無法停歇。
“竹聲風度急,燈影月來微。”這兩句描繪了夜晚的景象,借用竹林的聲音和燈火、月色的微弱交織,強化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縈繞。
最后兩句“得見梁夫子,心源有所依。”則點明了詩人在這片寂寥中的寄托,他在這個孤獨的秋夜里遇到了梁夫子,或許是一位知音,給予了他心靈上的慰藉,成為他情感寄托的依靠。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對秋夜中詩人內心情感的描繪,表達了離鄉之情、孤獨之感和對心靈寄托的渴望,將自己的情感與秋夜的寂寥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給讀者帶來深刻的思考和共鳴。
“夢里家仍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è liáng shí sān tīng shì
秋夜梁十三廳事
jīn lái qiū yǐ mù, hái kǒng wèi chéng guī.
今來秋已暮,還恐未成歸。
mèng lǐ jiā réng yuǎn, chóu zhōng yè yòu fēi.
夢里家仍遠,愁中葉又飛。
zhú shēng fēng dù jí, dēng yǐng yuè lái wēi.
竹聲風度急,燈影月來微。
dé jiàn liáng fū zǐ, xīn yuán yǒu suǒ yī.
得見梁夫子,心源有所依。
“夢里家仍遠”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