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斗明燈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參斗明燈爐”全詩
獨君酣百戰,許我丐三余。
參斗明燈爐,湖江渴硯蜍。
斯人猶不第,天理竟何如。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疇甫叔挽詩二首》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疇甫叔挽詩二首》是洪咨夔創作的兩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南渡幾年裹,
深山誰力書。
獨君酣百戰,
許我丐三余。
中文譯文:
我南渡已有幾年,
深山中誰有力量寫信。
你獨自享受百戰的榮耀,
容我只能在旁觀望。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洪咨夔自述南渡多年,身處深山,無法與叔父疇甫見面的心情。他自愧不如疇甫的英勇戰功,只能對叔父的事跡心生敬仰和欽佩。
賞析:
洪咨夔是宋代文人,他在此詩中表達了對疇甫叔父的敬佩之情。詩中的南渡指的是南渡江,意指南方。"深山"則指的是洪咨夔所在的地方,可能是因為南渡江以北的地方被敵軍控制,難以通信。詩中的"獨君"指的是叔父疇甫,他在百戰中表現出色,獲得了榮耀和成就。而"丐三余"則是作者自謙之詞,表示自己只能默默地在旁觀望,無法與叔父一同分享榮耀。最后兩句"參斗明燈爐,湖江渴硯蜍。斯人猶不第,天理竟何如。"表達了洪咨夔對自己的懷疑與自責,他認為自己無法與疇甫相比,對自己的位置和天理產生了疑問。
第二首:
獨君去未還,
何日問長安。
黃金懸寶劒,
白璧負清衫。
中文譯文:
獨自的君王離去未歸還,
何時才能問到他在長安的消息。
黃金懸掛寶劍,
白玉鑲嵌清白的衣衫。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洪咨夔對疇甫叔父遠行的思念之情。他希望能夠得到來自長安的消息,同時也表達了對叔父的祝福和期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獨自君王離去未歸還為開篇,表達了洪咨夔對叔父疇甫的牽掛和思念。"何日問長安"表達了他對叔父行蹤的關切,希望能夠得到來自長安的消息。接著描述了黃金懸掛寶劍、白玉鑲嵌清白的衣衫,形象地展示了疇甫叔父的威嚴和高貴。整首詩詞表達了洪咨夔對叔父的思念和祝福,同時也流露出對叔父的仰慕之情。
這兩首詩詞通過對疇甫叔父的贊頌和思念,展示了洪咨夔對叔父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他在這些詩句中自謙這些詩詞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因為洪咨夔并不是一個被廣泛傳播和研究的宋代詩人,相關的文獻和注釋也相對有限。沒有足夠的背景信息和上下文的支持,對于這些詩句的解釋只能是一種猜測。
根據詩句的內容推測,第一首詩似乎是洪咨夔向疇甫叔父表達思念之情,并自謙自己無法與叔父相比的心態。第二首詩則表達了對叔父遠行的思念和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詩詞的意境和詩意往往是非常個人化和主觀的,在沒有作者明確的解釋或者相關的注釋資料的情況下,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對于這些詩詞的解讀只能是一種推測,具體的詩意和賞析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解讀來確定。
“參斗明燈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fǔ shū wǎn shī èr shǒu
疇甫叔挽詩二首
nán dù jǐ nián guǒ, shēn shān shuí lì shū.
南渡幾年裹,深山誰力書。
dú jūn hān bǎi zhàn, xǔ wǒ gài sān yú.
獨君酣百戰,許我丐三余。
cān dòu míng dēng lú, hú jiāng kě yàn chú.
參斗明燈爐,湖江渴硯蜍。
sī rén yóu bù dì, tiān lǐ jìng hé rú.
斯人猶不第,天理竟何如。
“參斗明燈爐”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