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中和易得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氣候中和易得朋”全詩
招不肯來麾不去,若無才思渠應能。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柳絮二絕》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柳絮二絕》
風標清白難諧俗,
氣候中和易得朋。
招不肯來麾不去,
若無才思渠應能。
中文譯文:
風向標志純潔難以與俗世相諧,氣候溫和易于交朋友。
招呼他卻不肯來,召喚他卻不肯離去,如果沒有才思,渠應該能夠理解。
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柳絮二絕》。詩中通過描繪風向標和柳絮的形象,抒發了詩人對純潔和中和的向往,以及對才思的重視。風向標象征著堅守清白之心,在紛繁世俗中保持獨立和純真,并隱喻著詩人自身的品性。柳絮則象征著溫和友善的氣質,使人容易相互接近和交流。詩人希望通過保持純潔和中和的氣質,能夠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又表示如果沒有才思,那么即使有這樣的氣質也難以讓人理解。
賞析:
《柳絮二絕》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意象,表達了詩人對純潔、中和和才思的向往。首句以風向標為喻,強調了清白難以與俗世相諧的主題,提出了詩人對于保持純潔品性的追求。接著,詩人以柳絮的形象來比喻溫和易交的氣質,讓人們容易成為朋友。這種中和的氣質給人以舒適和親近的感覺。然而,詩人在最后兩句中提到,純潔和中和并不足以吸引他人,還需要有才思。這表明詩人對于才思的重視,認為只有通過才思表達自己,才能真正引起他人的共鳴和理解。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富有意象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于純潔、中和和才思的追求。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抒發,傳達了一種對理想品性和才華的渴望,以及對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理解和交流的希望。這使得《柳絮二絕》成為一首富有意味和啟示的詩詞作品。
“氣候中和易得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ǔ xù èr jué
柳絮二絕
fēng biāo qīng bái nán xié sú, qì hòu zhōng hé yì dé péng.
風標清白難諧俗,氣候中和易得朋。
zhāo bù kěn lái huī bù qù, ruò wú cái sī qú yīng néng.
招不肯來麾不去,若無才思渠應能。
“氣候中和易得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