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言此殆有天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言此殆有天幸”全詩
輪囷離奇不尺度,一旦出應天家搜。
山摧浪壓斧斤下,橫亙十畝眠蒼虬。
白頭地主坐嘆息,物囿於數吾何尤。
為言此殆有天幸,如拔莘渭歸商周。
棟梁未央坐萬乘,柱石明堂朝諸侯。
老翁聞語囅然起致祝,切莫去作昭陽梳洗樓。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官采木》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官采木》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深山風雨經過幾百個秋天,
直插云漢,遮蔽大如牛。
形狀奇特,無法用尺度來衡量,
一旦被采伐,將被送往天子的宮殿。
山崩海嘯,斧斤壓迫下,
橫亙十畝,躺臥著蒼龍。
白發的地主坐在那兒嘆息,
物歸于數,我又有何過錯。
據說這是天命所賜的幸運,
就像莘渭河流回商周時一樣。
宏偉的宮殿屹立不倒,萬乘之上,
柱石明堂,向諸侯致敬。
老翁聽到這番話,心中感慨萬千,
切勿離去,做昭陽宮樓上的梳洗。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深山中古老巨木的景象,反映了人類對大自然的力量以及傳統文化的敬畏和追求。詩人通過描寫山中巨木的奇特形狀、巨大的體量以及歷經風雨的堅韌,表達了對自然界威力的敬畏之情。詩中提到木材被采伐送往天子的宮殿,暗示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和文化建設的需求。最后,詩人通過對宮殿和明堂的描繪,展現了古代帝王文化的壯麗景象,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敬仰。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深山中巨木的壯麗景象,通過對巨木的形狀、體量以及與自然力量的互動描繪了大自然的偉力。詩人以此抒發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也反映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和文化建設的需求。詩中的宮殿和明堂則展現了古代帝王文化的輝煌,對傳統文化的推崇和敬仰。整首詩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和傳統文化的思考和贊美,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詩中最后幾句警示老翁切勿離去,不要追求昭陽宮樓上的梳洗。這可以理解為詩人對于功名利祿的警示,呼喚人們應當保持淳樸的心境,不要追逐虛榮和權勢,而是應當珍愛自然、傳承傳統文化,并保持內心的寧靜和純粹。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古代文化,表達了對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對傳統文化的贊美以及對人類內心純潔和追求的思考,具有深遠的意義。
“為言此殆有天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cǎi mù
官采木
shēn shān fēng yǔ jǐ bǎi qiū, zhí gàn yún hàn dà bì niú.
深山風雨幾百秋,直干云漢大蔽牛。
lún qūn lí qí bù chǐ dù, yī dàn chū yìng tiān jiā sōu.
輪囷離奇不尺度,一旦出應天家搜。
shān cuī làng yā fǔ jīn xià, héng gèn shí mǔ mián cāng qiú.
山摧浪壓斧斤下,橫亙十畝眠蒼虬。
bái tóu dì zhǔ zuò tàn xī, wù yòu yú shù wú hé yóu.
白頭地主坐嘆息,物囿於數吾何尤。
wèi yán cǐ dài yǒu tiān xìng, rú bá shēn wèi guī shāng zhōu.
為言此殆有天幸,如拔莘渭歸商周。
dòng liáng wèi yāng zuò wàn shèng, zhù shí míng táng cháo zhū hóu.
棟梁未央坐萬乘,柱石明堂朝諸侯。
lǎo wēng wén yǔ chǎn rán qǐ zhì zhù, qiè mò qù zuò zhāo yáng shū xǐ lóu.
老翁聞語囅然起致祝,切莫去作昭陽梳洗樓。
“為言此殆有天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