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動朝行花底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喜動朝行花底散”全詩
九重肸蚃通方寸,一點光明遍大千。
喜動朝行花底散,愁銷野次葦間緣。
奄觀銍艾霜風晚,重厭牛車倍費鞭。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謹和大人喜晴》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謹和大人喜晴》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謹和大人喜晴》
雨腳如麻日日然,
垂成生恐壞豐年。
九重肸蚃通方寸,
一點光明遍大千。
喜動朝行花底散,
愁銷野次葦間緣。
奄觀銍艾霜風晚,
重厭牛車倍費鞭。
中文譯文:
雨點密如麻,天天不停歇,
降雨過多使人擔憂豐收。
九重天的雷聲穿透心靈,
一點微光照耀遍布天地。
欣喜之情激動行走,花朵灑落地面,
憂愁消散于野外的蘆葦之間。
靜觀著金黃的秋艾與霜風,夜幕降臨,
對于牛車的重復感到厭倦,費盡心力驅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雨天后的晴朗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晴天的喜悅之情。首先,雨點密如麻,天天不停歇,描述了連綿不斷的降雨給豐收帶來的威脅,讓人擔憂糧食的豐收。然而,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希望和喜悅的情感,九重天的雷聲穿透方寸(指人的內心),一點微光照耀遍布大千世界。雷聲和微光象征著希望和光明,暗示著雨后的晴天即將到來,給人以希望和鼓舞。
接著,詩中描述了作者的喜悅之情。喜動朝行花底散,表達了作者面對晴朗天氣的喜悅之情,行走之間,花朵灑落地面,展示了生機盎然的景象。與此同時,愁銷野次葦間緣,愁憂在野外的蘆葦之間逐漸消散,顯示出作者心情的轉變和寬慰。
最后兩句描述了夜幕降臨時的景象。奄觀銍艾霜風晚,觀察著金黃的秋艾與霜風,描繪了夜晚的寒冷和秋天的景色。重厭牛車倍費鞭,表示作者對于重復的牛車的厭倦,費盡心力驅策。這句可能暗含著作者對于勞動的疲憊和對于繁重工作的不滿。
整首詩詞通過描述雨后晴天的景象和描繪作者的喜悅之情,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和人情感的起伏。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于豐收和勞動的關切,以及對于重復勞作的疲憊感。整體而言,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希望、光明和自然的贊美,以及對于人生中歡樂與繁重勞動的思考。
“喜動朝行花底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ǐn hé dà rén xǐ qíng
謹和大人喜晴
yǔ jiǎo rú má rì rì rán, chuí chéng shēng kǒng huài fēng nián.
雨腳如麻日日然,垂成生恐壞豐年。
jiǔ zhòng xī xiàng tōng fāng cùn, yì diǎn guāng míng biàn dà qiān.
九重肸蚃通方寸,一點光明遍大千。
xǐ dòng cháo xíng huā dǐ sàn, chóu xiāo yě cì wěi jiān yuán.
喜動朝行花底散,愁銷野次葦間緣。
yǎn guān zhì ài shuāng fēng wǎn, zhòng yàn niú chē bèi fèi biān.
奄觀銍艾霜風晚,重厭牛車倍費鞭。
“喜動朝行花底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