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翁見子肯倒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兩翁見子肯倒屣”全詩
芭樵虛實果何物,橄欖苦甜猶問天。
華光佛壽十二劫,瞿曇像法一千年。
兩翁見子肯倒屣,好為推到無生前。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滅翁為日者求詩》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滅翁為日者求詩》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橈甲子一串穿,
東州西州走諸禪。
芭樵虛實果何物,
橄欖苦甜猶問天。
華光佛壽十二劫,
瞿曇像法一千年。
兩翁見子肯倒屣,
好為推到無生前。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洪咨夔對佛教和修行的思考和追求。詩中提到了一系列與佛教相關的象征物和概念,如大橈甲子、東州西州、芭樵、橄欖、華光佛壽、瞿曇像法等。
詩人通過這些象征物和概念,探討了修行者對于真實和虛幻、苦難和甘甜的追問。他思考著芭樵和橄欖這兩種果實的味道,試圖了解它們的本質和含義。華光佛壽和瞿曇像法則象征著佛教中的長壽和佛陀的形象與法義。最后,詩人描述了兩位老翁看到自己的子孫愿意追求佛教修行,他們心悅誠服地準備為他們鋪就前程。
賞析:
這首詩詞以象征性的語言和意象,探討了佛教修行的主題。洪咨夔通過運用佛教的象征物和概念,揭示了人們對于人生意義、真實與虛幻、苦難與甘甜的思索和追問。
詩中的大橈甲子、東州西州、芭樵、橄欖等詞語,都是佛教修行中常見的象征物,它們通過形象的描述,傳達出一種超越世俗的意蘊。華光佛壽和瞿曇像法則代表了佛教中的智慧和慈悲,它們象征著修行者追求解脫和覺悟的目標。
整首詩詞以一種微妙的語言美感展現了佛教思想的深邃和超越性,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于人生和存在的思考。通過這種象征性的表達,詩人引導讀者思考生命的意義以及人們對于快樂和苦難的認知。最后幾句描述兩位老翁看到子孫追求佛法的情景,表達了對于后代能夠擁有超越世俗的追求和智慧的贊賞。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佛教修行的象征物和意象,以及對真實與虛幻、苦難與甘甜的思考,傳達了一種超越世俗的追求和智慧的尋求。它展現了詩人對于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也啟發讀者思考自身的存在和追求。
“兩翁見子肯倒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iè wēng wèi rì zhě qiú shī
滅翁為日者求詩
dà ráo jiǎ zǐ yī chuàn chuān, dōng zhōu xī zhōu zǒu zhū chán.
大橈甲子一串穿,東州西州走諸禪。
bā qiáo xū shí guǒ hé wù, gǎn lǎn kǔ tián yóu wèn tiān.
芭樵虛實果何物,橄欖苦甜猶問天。
huá guāng fú shòu shí èr jié, qú tán xiàng fǎ yī qiān nián.
華光佛壽十二劫,瞿曇像法一千年。
liǎng wēng jiàn zi kěn dào xǐ, hǎo wèi tuī dào wú shēng qián.
兩翁見子肯倒屣,好為推到無生前。
“兩翁見子肯倒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