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三郎女改蓑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謝三郎女改蓑衣”全詩
柱上莫愁無乳媼,秋風得此可忘饑。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俞成大送新芋》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俞成大送新芋》是宋代洪咨夔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謝三郎女改蓑衣,
繿縷中藏玉雪肌。
柱上莫愁無乳媼,
秋風得此可忘饑。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女子改穿蓑衣的情景。她的身體白皙如玉,纖細如雪,隱藏在粗糙的蓑衣之中。無論在寒冷的柱子上還是在秋風中,她都能忘記饑餓之感。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女子的形象和她的境遇,展示了作者對她的贊美和關注。以下是對詩詞的賞析:
首句“謝三郎女改蓑衣”,表明了這個女子是謝三郎的妻子或女兒,她主動選擇了改穿蓑衣。這里的“改”意味著與傳統女性服飾的不同,顯示出她的獨立和勇敢。
第二句“繿縷中藏玉雪肌”,通過使用比喻和對比的手法,描繪了女子的美貌和柔嫩的肌膚。她的美麗和細膩被隱藏在粗糙的蓑衣之中,增加了一種曲線美和內斂之感。
第三句“柱上莫愁無乳媼”,表達了女子無需擔心沒有乳媼(乳母)來哺育她的孩子。這句話暗示了她的堅強和自立,她可以獨立面對生活的挑戰。
最后一句“秋風得此可忘饑”,通過描繪秋風,表達了女子對物質生活的淡泊和對內心滿足的追求。她得到了自由選擇和改變的權利,以至于可以忘記物質上的饑餓。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塑造了一個獨立自主、美麗而堅強的女性形象。通過對比和隱喻,詩人表達了對這個女子的贊美和敬佩,并探討了自由選擇與內心滿足的關系。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展示了宋代詩人對女性形象的獨特關注和贊美。
“謝三郎女改蓑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chéng dà sòng xīn yù
俞成大送新芋
xiè sān láng nǚ gǎi suō yī, lán lǚ zhōng cáng yù xuě jī.
謝三郎女改蓑衣,繿縷中藏玉雪肌。
zhù shàng mò chóu wú rǔ ǎo, qiū fēng dé cǐ kě wàng jī.
柱上莫愁無乳媼,秋風得此可忘饑。
“謝三郎女改蓑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