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有石翁魚得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獨有石翁魚得計”全詩
獨有石翁魚得計,至今疑是避秦人。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次及甫入峽雜詠·釣魚石翁》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及甫入峽雜詠·釣魚石翁》
朝代:宋代
作者:洪咨夔
刀耕火種皆丘甲,
背負腰纏盡算緡。
獨有石翁魚得計,
至今疑是避秦人。
中文譯文:
刀耕火種都是農民的日常勞作,
背負重擔,腰間系滿了緡索。
唯有石翁懂得釣魚的技巧,
至今人們仍懷疑他是為躲避秦朝而隱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普通農民與釣魚石翁的對比。農民們辛勤勞作,用刀耕田地,用火種耕作,他們的生活艱辛而平凡。然而,石翁卻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他懂得釣魚的技巧,似乎有著超凡的智慧。人們對于石翁的身份和動機充滿了疑惑,認為他可能是為了躲避秦朝的統治而隱居。這首詩表達了對于智慧和與眾不同的人的景仰和贊嘆,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于歷史和過去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采用了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對比農民和石翁的生活來表達作者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刀耕火種皆丘甲"形象地描繪了農民的辛勤勞作,"背負腰纏盡算緡"則展示了他們負重勞作的辛苦。而石翁則以釣魚的技巧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他的智慧和與眾不同令人驚嘆。最后兩句"獨有石翁魚得計,至今疑是避秦人"則給整首詩帶來了一種神秘和歷史的色彩,使人們對于石翁的身份和目的產生了疑問和思考。整首詩意味深遠,用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智慧和個體的贊美,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于歷史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獨有石翁魚得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jí fǔ rù xiá zá yǒng diào yú shí wēng
次及甫入峽雜詠·釣魚石翁
dāo gēng huǒ zhòng jiē qiū jiǎ, bēi fù yāo chán jǐn suàn mín.
刀耕火種皆丘甲,背負腰纏盡算緡。
dú yǒu shí wēng yú dé jì, zhì jīn yí shì bì qín rén.
獨有石翁魚得計,至今疑是避秦人。
“獨有石翁魚得計”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