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觀觀自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真觀觀自性”全詩
云峰環六六,禪板占三三。
地冷梅枝北,天空雁影南。
真觀觀自性,危坐讀羽龕。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敬和老人秋日山行》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敬和老人秋日山行》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湍險中回棹,
寬平處整驂。
云峰環六六,
禪板占三三。
地冷梅枝北,
天空雁影南。
真觀觀自性,
危坐讀羽龕。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一同在秋日登山的情景。在山行的途中,有時經歷了湍急險峻的山道,有時則來到寬廣平緩的地方。山峰上云霧繚繞,環抱著六座山峰,而在平靜的地方有一塊禪板,上面擺放著三尊佛像。在北方,地面已經感受到了寒冷,梅花枝條已經凋零;而在南方的天空中,可以看到雁群的飛影。作者在這個山行中,沉思觀察自然景物,坐在危險的地方靜靜地閱讀著羽毛做成的佛龕。
賞析:
《敬和老人秋日山行》通過描繪山行的場景,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觀察和對禪宗思想的體悟。詩詞中運用了富有畫面感的描寫手法,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山行的曲折與安寧之間的對比。作者以自然景物為媒介,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人生的領悟。
在詩詞的開頭,作者描述了在險峻的山道上回顧船行的場景,通過對湍急險峻與寬廣平緩的對比,展示了山行中的起伏與變化。接著,通過描繪山峰云霧環繞和禪板上的佛像,表達了作者對宇宙間的神秘與莊嚴之感。詩詞的后半部分,作者以北方的冷和南方的溫暖來對比,反映了季節的變遷和生命的起伏。最后,作者在危險的地方靜坐,閱讀羽毛做成的佛龕,表達了對禪宗修行和內心寧靜的追求。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對生命和對禪宗思想的理解。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山行的曲折與起伏,以及作者對禪修和內心平靜的追求。這首詩詞既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山水情懷,又體現了禪宗思想的影響,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哲理內涵。
“真觀觀自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ng hé lǎo rén qiū rì shān xíng
敬和老人秋日山行
tuān xiǎn zhōng huí zhào, kuān píng chù zhěng cān.
湍險中回棹,寬平處整驂。
yún fēng huán liù liù, chán bǎn zhàn sān sān.
云峰環六六,禪板占三三。
dì lěng méi zhī běi, tiān kōng yàn yǐng nán.
地冷梅枝北,天空雁影南。
zhēn guān guān zì xìng, wēi zuò dú yǔ kān.
真觀觀自性,危坐讀羽龕。
“真觀觀自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