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老霜遲葉未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樹老霜遲葉未霞”全詩
大抵近南春易早,梅花開盡又桃花。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峽中》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峽中》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洪咨夔。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清猿遺響落三巴,
樹老霜遲葉未霞。
大抵近南春易早,
梅花開盡又桃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景象。詩中提到的"峽中"指的是山峽之間的地方,可能是作者身處的地方。詩人洪咨夔以凄美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遷移和景色的變化,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自然界的循環。
賞析:
首句"清猿遺響落三巴",描繪了秋天的余音裊裊,一只猿猴的聲音在山峽中回蕩,隨著秋風逐漸消散。這里使用了"三巴"來形容山峽的廣闊,給人以壯麗的景象。
接著,"樹老霜遲葉未霞"這句表達了秋天的景色。樹木逐漸衰老,霜花慢慢降臨,但太陽還未升起,天空中的朝霞還未展現。這里通過對樹木、霜和朝霞的描寫,展現了秋天景色的凄涼和漸次變冷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大抵近南春易早,梅花開盡又桃花",表達了南方的春天來得早、離去也早的特點。南方的氣候較為溫暖,所以春天來得早,梅花開放完畢,桃花又綻放了。這里通過對南方春天的描繪,與前文的秋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詩詞更加生動。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寫季節變遷和自然現象,抒發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生命消逝的感慨。同時,通過對北方秋天和南方春天的對比,也表達了自然界的循環和變化。這首詩詞以簡潔、凄美的語言,展示了洪咨夔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和獨特的感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樹老霜遲葉未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 zhōng
峽中
qīng yuán yí xiǎng luò sān bā, shù lǎo shuāng chí yè wèi xiá.
清猿遺響落三巴,樹老霜遲葉未霞。
dà dǐ jìn nán chūn yì zǎo, méi huā kāi jǐn yòu táo huā.
大抵近南春易早,梅花開盡又桃花。
“樹老霜遲葉未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