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上下無遮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四方上下無遮礙”全詩
四方上下無遮礙,一點清光處處通。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月下用鄭大參和沾維那圓覺韻》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月下用鄭大參和沾維那圓覺韻》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無縫冰輪萬古同,
御風飛到碧天中。
四方上下無遮礙,
一點清光處處通。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月下的景象。詩人通過運用富有想象力的語言,表達了月亮宛如一輪無縫的冰輪,歷經萬古依然如故。它乘著風飛翔到碧藍天空之中,四面八方都沒有遮擋。清澈的月光無處不通,照亮了一切。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現了月亮的美麗景象,同時也蘊含著深刻的意境。詩中所描述的無縫冰輪象征著月亮的完美和恒久不變,它的美麗經歷了無數的歲月卻依然如故,給人以安穩和永恒的感覺。詩人運用了"御風飛到碧天中"的形象描寫,使讀者產生了一種月亮高懸于天際的感覺,強調了月亮的崇高和超凡的存在。詩中還表達了月光的普照,無論是四方上下、遙遠的地方,還是近處的一切事物,都被月光照亮。這種普照的意象傳遞出月亮的溫暖和慈愛,給人以希望和寬慰。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月亮的描繪,表達了月亮的美麗、恒久和普照的特點,同時也透露出一種超越塵世的氣息,給人以寧靜和心靈的撫慰。
“四方上下無遮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xià yòng zhèng dà cān hé zhān wéi nà yuán jué yùn
月下用鄭大參和沾維那圓覺韻
wú fèng bīng lún wàn gǔ tóng, yù fēng fēi dào bì tiān zhōng.
無縫冰輪萬古同,御風飛到碧天中。
sì fāng shàng xià wú zhē ài, yì diǎn qīng guāng chǔ chù tōng.
四方上下無遮礙,一點清光處處通。
“四方上下無遮礙”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