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虹橋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燈火虹橋歸”全詩
束山知寺古,避客怪僧稀。
籜滑涉危屐,藤鉤穿密衣。
月黃風不動,燈火虹橋歸。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至節前十日游勝因寺》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至節前十日游勝因寺》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
霜霽午羲暖,潦收沙路晞。
束山知寺古,避客怪僧稀。
籜滑涉危屐,藤鉤穿密衣。
月黃風不動,燈火虹橋歸。
這首詩詞描繪了洪咨夔前往因寺游覽的景象。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這首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中的第一句“霜霽午羲暖,潦收沙路晞”描述了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的景象,暗示著詩人在一個溫暖的秋日游覽。這里的“午羲”指的是太陽,暖陽灑在大地上,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第二句“束山知寺古,避客怪僧稀”描繪了因寺的環境。因寺位于束山之上,寺廟歷史悠久。這里的“束山”是指寺廟所在的山嶺,而“知寺古”則表示該寺廟的歷史悠久。詩人在游覽過程中發現游客稀少,僧侶們也顯得異常怪異,給人一種幽靜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籜滑涉危屐,藤鉤穿密衣”描繪了詩人游覽的過程。籜是竹子的新芽,這里指的是腳下的竹葉,滑溜如油。詩人穿越危險的山路,穿過茂密的竹林,踏著滑溜的竹葉前行。藤鉤則是指藤蔓,穿插在茂密的衣服上,形容了前行的困難和艱險。
最后兩句“月黃風不動,燈火虹橋歸”描繪了夜晚的景象。月亮升起,明亮如黃金,夜風靜止無動,人們點亮燈火,照亮了回歸的彩虹橋。整個景象給人以寧靜、祥和的感覺。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洪咨夔游覽因寺的所見所感。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寺廟環境,詩人表達了對自然之美和歷史文化的贊美。詩中運用了具體的自然景物和寺廟的形象,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傳遞了一種寧靜、幽靜的氛圍。整首詩詞給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覺,展現了宋代文人對自然和文化的熱愛和追求。
“燈火虹橋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ì jié qián shí rì yóu shèng yīn sì
至節前十日游勝因寺
shuāng jì wǔ xī nuǎn, lǎo shōu shā lù xī.
霜霽午羲暖,潦收沙路晞。
shù shān zhī sì gǔ, bì kè guài sēng xī.
束山知寺古,避客怪僧稀。
tuò huá shè wēi jī, téng gōu chuān mì yī.
籜滑涉危屐,藤鉤穿密衣。
yuè huáng fēng bù dòng, dēng huǒ hóng qiáo guī.
月黃風不動,燈火虹橋歸。
“燈火虹橋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