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琵琶推卻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處琵琶推卻手”全詩
何處琵琶推卻手,舉頭啄木起林隈。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病起獨步》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病起獨步》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以及賞析。
中文譯文:
病狀剛有所好轉,迎接春天卻無心欣賞,只因梅花突然開放。在何處,琵琶不再彈奏,抬頭看見啄木鳥在林間飛舞。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病愈的人,在春天來臨之際卻無法體會到春天的美好。作者通過梅花的突然綻放,表達了生命的脆弱和變幻無常。在病痛的折磨下,他無心欣賞四季更迭,只能默默地面對自己的孤獨。然而,當他抬頭仰望時,他看到了啄木鳥在林間飛翔,這種自然的景象喚起了他對生命的思考。
賞析:
《病起獨步》表達了一個病愈者的內心感受和對生命的思考。詩人以病痛為背景,通過對春天和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詩中的梅花和啄木鳥,作為自然界的象征,與人的病痛形成鮮明的對比。梅花的突然綻放象征著生命的希望和生生不息的力量,而啄木鳥的飛翔則展示了自然界的活力和美好。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傳達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生命力量的贊美。
詩詞中的琵琶和啄木鳥可以被視為對比的元素。琵琶通常被視為文人雅士的音樂器樂,而啄木鳥則代表著自然界的聲音和生命的活力。詩人放下琵琶,抬頭看見啄木鳥的畫面,象征著他從個人的痛苦和苦悶中解脫出來,開始關注和感受自然界的美好。這也是詩人在病痛中尋求希望和慰藉的表現。
總體而言,洪咨夔的《病起獨步》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表達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和對生命的思考。詩中的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相互呼應,使讀者在感受到病痛的苦悶之余,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希望和美好。
“何處琵琶推卻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ng qǐ dú bù
病起獨步
bìng jiāng chūn dào yǎn yōng kāi, zhǐ wèi méi huā měng yī lái.
病將春到眼慵開,只為梅花猛一來。
hé chǔ pí pá tuī què shǒu, jǔ tóu zhuó mù qǐ lín wēi.
何處琵琶推卻手,舉頭啄木起林隈。
“何處琵琶推卻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