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梢猿自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梢猿自掛”全詩
風梢猿自掛,露草虎曾過。
坐客猶吳語,行人盡楚歌。
川妃瀾浪甚,著語試誰何。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次及甫入峽雜詠·峽口》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及甫入峽雜詠·峽口》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隘留天少,江迂占地多。
風梢猿自掛,露草虎曾過。
坐客猶吳語,行人盡楚歌。
川妃瀾浪甚,著語試誰何。
譯文:
山隘的峽口只留下了少許天空,曲曲折折的江河占據了大片土地。
風把猿猴吹到樹梢,露水曾打濕過草地。
坐著的客人還在講吳語,走過的行人都在唱楚歌。
川妃(指長江)的波浪洶涌澎湃,她的聲音試問誰能明白。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經過峽口時的景象和感受。峽口是山與江相交的地方,山勢陡峭,天空被山峰遮擋,只剩下一片狹窄的天空。江河彎曲蜿蜒,占據了大片土地。風吹著猿猴,它們在樹梢上嬉戲。草地上的露水是被經過的老虎打濕的痕跡。坐在這里的客人仍然使用吳語進行交流,而經過的行人都在唱楚歌,展現了地域的多樣性。長江的波浪洶涌澎湃,發出巨大的聲響,作者試圖表達長江的威嚴和不可逼問的氣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峽口的景色和氣氛,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獨特之處。作者通過對山、江、風、猿、露、草、客人和行人等元素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廣闊而神秘的氛圍。山勢陡峭,天空狹窄,給人一種壓抑感,而江河的曲折則增添了一種神秘感。風吹動樹梢上的猿猴,露水濕潤了草地,揭示了大自然的活力和生機。通過描述不同地域的語言和歌曲,作者展示了地域差異和文化多樣性。最后,長江的波浪聲象征著巨大的力量和無法被理解的深邃。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受。同時,通過巧妙地運用對比和象征手法,傳達了一種超越語言和地域的情感和思考。這首詩詞在形象描寫和意境構建上都具有獨特的魅力,給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間,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與神秘。
“風梢猿自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jí fǔ rù xiá zá yǒng xiá kǒu
次及甫入峽雜詠·峽口
shān ài liú tiān shǎo, jiāng yū zhàn dì duō.
山隘留天少,江迂占地多。
fēng shāo yuán zì guà, lù cǎo hǔ céng guò.
風梢猿自掛,露草虎曾過。
zuò kè yóu wú yǔ, xíng rén jǐn chǔ gē.
坐客猶吳語,行人盡楚歌。
chuān fēi lán làng shén, zhe yǔ shì shuí hé.
川妃瀾浪甚,著語試誰何。
“風梢猿自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