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間詩鳳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梅間詩鳳咮”全詩
到頂直無縫,透心橫有枝。
梅間詩鳳咮,竹裹酒鴟夷。
醉上危層去,空明渺所思。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又塔院》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又塔院》是宋代洪咨夔所作,描寫了一處僧人傳法的場所——又塔院。這個場所在佛教中非常重要,因為它是阿育王塔的所在地,阿育王是佛教歷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公元前3世紀的印度扶持佛教的發展。
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僧伽傳法處,
阿育放光時。
到頂直無縫,
透心橫有枝。
梅間詩鳳咮,
竹裹酒鴟夷。
醉上危層去,
空明渺所思。
這個傳法的場所,
是阿育放光的時刻。
塔頂平整,不見縫隙,
中心有梁橫跨。
梅花樹下,有鳳鳥吟詠,
竹林中有酒鴟夷(一種鳥)。
登上高處,醉意襲來,
眼前空明,心中思緒渺茫。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佛教場所的景象,傳達了詩人對佛教信仰的感悟和體驗。首先,詩中提到的又塔院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場所,因為它是阿育王塔的所在地。阿育王是佛教歷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扶持佛教的發展,所以這個場所對信徒而言是非常神圣的。其次,詩中描繪了塔頂平整而無縫隙的景象,這種平靜和完整的狀態讓人聯想到佛教中的“空”和“無”。詩中也提到了梅花樹下的鳳凰和竹林中的酒鴟夷,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表達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認同和敬仰。最后,詩人登上高處,醉意襲來,眼前一片空明,心中思緒渺茫,這種感覺也與佛教中的“空靈”和“無我”相符。整首詩流暢自然,意境深遠,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覺,堪稱佳作。
“梅間詩鳳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tǎ yuàn
又塔院
sēng jiā chuán fǎ chù, ā yù fàng guāng shí.
僧伽傳法處,阿育放光時。
dào dǐng zhí wú fèng, tòu xīn héng yǒu zhī.
到頂直無縫,透心橫有枝。
méi jiān shī fèng zhòu, zhú guǒ jiǔ chī yí.
梅間詩鳳咮,竹裹酒鴟夷。
zuì shàng wēi céng qù, kōng míng miǎo suǒ sī.
醉上危層去,空明渺所思。
“梅間詩鳳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