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曲針不能伸巧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況曲針不能伸巧指”全詩
剜剜深臍脂焰焰,人皆數嘆曰,爾獨不憶年年取我身上膏。
膏銷骨盡煙火死,長安城中賊毛起。
城門四走公卿士,走勸劉虞作天子。
劉虞不敢作天子,曹瞞篡亂從此始。
董逃董逃人莫喜,勝負翻環相枕倚。
縫綴難成裁破易,何況曲針不能伸巧指,欲學裁縫須準擬。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相和歌辭·董逃行》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鏗戈甲聲勞嘈。
剜剜深臍脂焰焰,人皆數嘆曰,爾獨不憶年年取我身上膏。
膏銷骨盡煙火死,長安城中賊毛起。
城門四走公卿士,走勸劉虞作天子。
劉虞不敢作天子,曹瞞篡亂從此始。
董逃董逃人莫喜,勝負翻環相枕倚。
縫綴難成裁破易,何況曲針不能伸巧指,欲學裁縫須準擬。
中文譯文:
董逃啊董逃,董卓逃亡了,戰爭的聲音令人疲累嘈雜。
深埋肌膚的火焰熊熊燃燒,人們都數次嘆息道,只有你不會記得每年都從我身上取多少香脂。
香脂用盡,骨枯肉盡,像煙火般死去,長安城中賊寇橫行。
城門口奔走的是公卿大臣們,他們勸說劉虞稱帝。
劉虞不敢稱帝,曹瞞篡奪亂世開始了。
董逃啊董逃,人們不要高興,勝敗輪回像環相互依托。
縫補難成,剪破容易,更不用說曲針不能伸展靈巧的手指,欲學裁縫需準備好合適的材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寫的是王室的權力斗爭和亂世的背景。通過提到董卓逃亡,描繪了戰亂時期的混亂和動蕩,以及董卓作為貪圖私利的篡位者的不義之行。其中,將董卓身上的香脂比喻為社會資源的浪費和掠奪,揭示了權力者對百姓的剝削。
詩詞中提到了長安城中的賊寇橫行,以及公卿大臣們對劉虞稱帝的勸說,反映了亂世時社會秩序的崩潰和權力的追逐,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治形勢的不滿。
最后,詩詞借用了縫補和裁剪的比喻,表達了在動蕩的時局中,雖然人們也想靠近權力來尋求自己的利益,但因為所面臨的困境極其復雜,這種嘗試可能會帶來更多的破壞。因此,詩人告誡人們在亂世中,要先籌備好必要的準備和資源,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亂世政治和個人命運的描繪,表達了對混亂社會和權力斗爭的反思和憂慮,同時也傳達出作者對人們在亂世中應保持清醒和準備的警示。
“何況曲針不能伸巧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hè gē cí dǒng táo xíng
相和歌辭·董逃行
dǒng táo dǒng táo dǒng zhuō táo, kāi kēng gē jiǎ shēng láo cáo.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鏗戈甲聲勞嘈。
wān wān shēn qí zhī yàn yàn,
剜剜深臍脂焰焰,
rén jiē shù tàn yuē, ěr dú bù yì nián nián qǔ wǒ shēn shàng gāo.
人皆數嘆曰,爾獨不憶年年取我身上膏。
gāo xiāo gǔ jǐn yān huǒ sǐ, cháng ān chéng zhōng zéi máo qǐ.
膏銷骨盡煙火死,長安城中賊毛起。
chéng mén sì zǒu gōng qīng shì,
城門四走公卿士,
zǒu quàn liú yú zuò tiān zǐ.
走勸劉虞作天子。
liú yú bù gǎn zuò tiān zǐ, cáo mán cuàn luàn cóng cǐ shǐ.
劉虞不敢作天子,曹瞞篡亂從此始。
dǒng táo dǒng táo rén mò xǐ, shèng fù fān huán xiāng zhěn yǐ.
董逃董逃人莫喜,勝負翻環相枕倚。
féng zhuì nán chéng cái pò yì,
縫綴難成裁破易,
hé kuàng qū zhēn bù néng shēn qiǎo zhǐ, yù xué cái féng xū zhǔn nǐ.
何況曲針不能伸巧指,欲學裁縫須準擬。
“何況曲針不能伸巧指”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