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何由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本末何由知”全詩
太伯以德啟,后王結心師。
夫差昔好戰,戈矛臨越陲。
天蟹須食稻,未拯吳人饑。
于今十一貢,貧甚吳王時。
全吳古都會,腴田溉湖陂。
雨暘適小變,數米不足炊。
吾知事本末,本末何由知。
家戶徼福利,坐輸黃衣兒。
平糴連拖漕,入朶天兵頤。
囷窌不夕儲,勢若偷生為。
長慮且后顧,荀卿有良規。
分類:
《姑胥行》蔡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姑胥行》是宋代蔡襄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吳國的衰落和社會的困境,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治理之道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香涇無故流,胥臺有馀基。
太伯以德啟,后王結心師。
夫差昔好戰,戈矛臨越陲。
天蟹須食稻,未拯吳人饑。
于今十一貢,貧甚吳王時。
全吳古都會,腴田溉湖陂。
雨暘適小變,數米不足炊。
吾知事本末,本末何由知。
家戶徼福利,坐輸黃衣兒。
平糴連拖漕,入朶天兵頤。
囷窌不夕儲,勢若偷生為。
長慮且后顧,荀卿有良規。
詩意和賞析:
《姑胥行》以敘事的方式,展現了吳國的衰落和社會的困境。詩詞開篇描繪了香涇無故流,胥臺有余基,表達了吳國衰敗的景象。太伯以德啟,后王結心師,指的是太伯因其德行受到尊重,后來的君王師法太伯。夫差曾經好戰,但最終戰爭使得戈矛臨近越國邊境,給吳國帶來了麻煩。天蟹(指螃蟹)需要吃稻米,而吳國的人民卻饑餓未解。詩中提到吳國向他國進貢,但現在的情況比吳王時期還要貧窮。描述了古代吳國的富饒景象,腴田灌溉著湖泊和水塘,但是由于天氣變化,糧食不足以煮食。作者在最后兩句表達了對治理之道的思考,提到了事物的本末關系,反問了如何能夠了解本末。家庭和個人的利益成了政治的犧牲品,形容了社會的困境。詩中還描述了國家的糧食供應和儲備,以及如何應對外敵的進攻。最后提到了荀卿(指荀子)的良好治理規劃。
整體來說,《姑胥行》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述了吳國的衰落和社會的困境,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描繪和對治理之道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安定的渴望。這首詩詞反映了宋代社會的現實問題和政治思考,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本末何由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ū xū xíng
姑胥行
xiāng jīng wú gù liú, xū tái yǒu yú jī.
香涇無故流,胥臺有馀基。
tài bó yǐ dé qǐ, hòu wáng jié xīn shī.
太伯以德啟,后王結心師。
fū chāi xī hào zhàn, gē máo lín yuè chuí.
夫差昔好戰,戈矛臨越陲。
tiān xiè xū shí dào, wèi zhěng wú rén jī.
天蟹須食稻,未拯吳人饑。
yú jīn shí yī gòng, pín shén wú wáng shí.
于今十一貢,貧甚吳王時。
quán wú gǔ dū huì, yú tián gài hú bēi.
全吳古都會,腴田溉湖陂。
yǔ yáng shì xiǎo biàn, shù mǐ bù zú chuī.
雨暘適小變,數米不足炊。
wú zhī shì běn mò, běn mò hé yóu zhī.
吾知事本末,本末何由知。
jiā hù jiǎo fú lì, zuò shū huáng yī ér.
家戶徼福利,坐輸黃衣兒。
píng dí lián tuō cáo, rù duǒ tiān bīng yí.
平糴連拖漕,入朶天兵頤。
qūn jiào bù xī chǔ, shì ruò tōu shēng wèi.
囷窌不夕儲,勢若偷生為。
zhǎng lǜ qiě hòu gù, xún qīng yǒu liáng guī.
長慮且后顧,荀卿有良規。
“本末何由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