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空鶴又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空鶴又鳴”全詩
夜靜金波冷,風微玉練平。
自知塵夢遠,一洗道心清。
更弄瑤笙罷,秋空鶴又鳴。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贈月溪羽士》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月溪羽士》是唐代詩人戴叔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明亮的月光照在溪水上,誰能知道我輕盈的步履。
夜晚靜謐,金色的波浪沉寂,微風吹過如同玉練般平靜。
我自知塵世的夢想遙遠,洗滌道心的愿望清澈。
且停止演奏瑤琴,秋天的天空鶴鳴聲又響起。
詩意:
這首詩以月光明亮的溪水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我的思考和對世間紛擾的厭倦。詩人通過描繪夜晚靜謐的景象以及自知憂愁清遠的心情,表達了對世俗夢想的遠離和精神返璞歸真的愿望。詩人希望摒棄塵世的煩惱,凈化內心,與自然相融合。
賞析:
《贈月溪羽士》描繪了一幅靜謐的夜晚景象,通過對月光溪水、金波玉練和微風的描繪,給人以寧靜、平和的感覺。詩中表達的“誰能知道我輕盈的步履”,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超脫,反映了戴叔倫對世事的冷淡,并表達了返璞歸真、自省自悟的意境。詩中將“塵夢”作為詞匯來表達世俗的迷惑,而“道心”則是對精神世界的清洗和升華。最后,“秋空鶴又鳴”意味著新的開始和希望的到來。
整體而言,詩中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戴叔倫對塵世煩惱的厭倦和追求心靈凈化的愿望,從而呈現出詩人內心的孤獨、超脫和返璞歸真的精神境界。
“秋空鶴又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yuè xī yǔ shì
贈月溪羽士
yuè míng xī shuǐ shàng, shuí shí bù xū shēng.
月明溪水上,誰識步虛聲。
yè jìng jīn bō lěng, fēng wēi yù liàn píng.
夜靜金波冷,風微玉練平。
zì zhī chén mèng yuǎn, yī xǐ dào xīn qīng.
自知塵夢遠,一洗道心清。
gèng nòng yáo shēng bà, qiū kōng hè yòu míng.
更弄瑤笙罷,秋空鶴又鳴。
“秋空鶴又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