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遠遂無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既遠遂無還”全詩
雖能忘寢食,未肯去機關。
不是責人備,奈何開口難。
天心況非遠,既遠遂無還。
分類:
《偶得吟》邵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偶得吟》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相去一毛間,
千山復萬山。
雖能忘寢食,
未肯去機關。
不是責人備,
奈何開口難。
天心況非遠,
既遠遂無還。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人世間事物的淡然態度以及對宇宙的思考。詩中,作者通過描繪遙遠的山脈和微小的距離,表達了對世俗紛擾的超脫和對人際關系的疏遠。他表示自己雖然能夠忘記食宿,但不愿意參與瑣碎的政務。他并不是因為責備他人的準備不足,而是因為開口言說很難。作者認為天心(指宇宙的本源)并不遙遠,一旦遠離塵世,就不會再回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超脫情懷和對人事紛擾的拒絕。通過對距離和山脈的描述,作者以微小的距離和龐大的山脈作為比喻,凸顯了個體與宇宙之間的微小差距,以及個體在宇宙中的渺小和無關緊要。作者表達了對功名利祿和世俗紛擾的冷漠態度,強調了超越塵世的境界。詩中的"相去一毛間,千山復萬山"表達了微小距離的概念,暗示了作者對瑣碎事物的無關緊要和超越。"雖能忘寢食,未肯去機關"表達了作者對政務的厭惡和對清閑自在生活的向往。"不是責人備,奈何開口難"表達了作者不想責備他人,但又難以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天心況非遠,既遠遂無還"表達了一旦遠離塵世,就不再回頭的決心和態度。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超脫塵世的情懷和對世俗的拒絕。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生觀和追求心境的一面,反映了他們對功名利祿的冷漠態度和追求心靈自由的愿望。這首詩詞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啟示,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獨特情懷和崇尚自由、超脫的精神。
“既遠遂無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ǒu dé yín
偶得吟
xiāng qù yī máo jiān, qiān shān fù wàn shān.
相去一毛間,千山復萬山。
suī néng wàng qǐn shí, wèi kěn qù jī guān.
雖能忘寢食,未肯去機關。
bú shì zé rén bèi, nài hé kāi kǒu nán.
不是責人備,奈何開口難。
tiān xīn kuàng fēi yuǎn, jì yuǎn suì wú hái.
天心況非遠,既遠遂無還。
“既遠遂無還”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