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此會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年此會同”全詩
滿座他鄉別,何年此會同。
藉芳憐岸草,聞笛怨江風。
且莫乘流去,心期在醉中。
分類: 田園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長沙送梁副端歸京》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沙送梁副端歸京》是唐代戴叔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奏書歸闕下,
祖帳出湘東。
滿座他鄉別,
何年此會同。
藉芳憐岸草,
聞笛怨江風。
且莫乘流去,
心期在醉中。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戴叔倫在長沙送別梁副端返回京城的場景。梁副端是官員,他完成了對朝廷的奏章之后要歸還官銜,返回京城。詩中表達了別離之情和對再次相聚的期盼。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詞句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感慨和對再會的期待。詩的前兩句寫道:“奏書歸闕下,祖帳出湘東。”描述了送行的情景,梁副端要把奏章上交給朝廷,離開長沙返回湘東。接下來的兩句“滿座他鄉別,何年此會同。”表達了座上的賓客們對離別的感慨,并期待再次相聚的時刻。
接著,詩中描繪了離別時的景象:“藉芳憐岸草,聞笛怨江風。”詩人把目光投向了周圍的自然景觀。他在離別的時刻,看到沿岸的芳草和聽到江風中的笛聲,感到萬分憐惜和傷感。
最后兩句“且莫乘流去,心期在醉中。”表達了作者對梁副端的叮囑。作者希望梁副端不要匆匆離去,而是先醉心境中,享受酒宴的歡樂,把心思放在暢飲中,期待將來再次相會的時刻。
整首詩以簡短的篇幅表達了離別的情感,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對再會的期待,展現了作者的感懷之情。
“何年此會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shā sòng liáng fù duān guī jīng
長沙送梁副端歸京
zòu shū guī què xià, zǔ zhàng chū xiāng dōng.
奏書歸闕下,祖帳出湘東。
mǎn zuò tā xiāng bié, hé nián cǐ huì tóng.
滿座他鄉別,何年此會同。
jí fāng lián àn cǎo, wén dí yuàn jiāng fēng.
藉芳憐岸草,聞笛怨江風。
qiě mò chéng liú qù, xīn qī zài zuì zhōng.
且莫乘流去,心期在醉中。
“何年此會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