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轉沙岸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回轉沙岸近”全詩
因君訪遺跡,此日見真龍。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同賦龍沙墅》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賦龍沙墅》是唐代戴叔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回轉沙岸近,欹斜林嶺重。
因君訪遺跡,此日見真龍。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朋友一同游覽龍沙墅的情景。他們沿著彎曲的沙岸轉向,眼前是層疊的山巒和傾斜的樹林。因為朋友的邀請,他們來到這里尋訪古跡,而在這一天,他們終于親眼見到了真正的龍。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情感,展示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懷的交融。首先,作者用形容詞"回轉"、"近"、"欹斜"等詞語,描述了行進路線的曲折和山巒的陡峭,營造出一種動態的氛圍。其次,"沙岸"和"林嶺"是詩中的兩個關鍵詞,它們象征著自然環境的變幻和豐富多樣性。這種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和敬畏之情。
詩的后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對友情和歷史文化的珍視。朋友邀請作者一同來到這個地方,尋找古跡,體驗歷史的魅力。"因君訪遺跡"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感激和友人引領他認識歷史的重要性。而"此日見真龍"則是整首詩的高潮所在,真龍象征著傳說中的神秘力量和威嚴,也可以理解為歷史的象征。作者在這一天得以親眼目睹真龍,象征著他在歷史中找到了真理和精神的滋養。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繪山水景色與歷史文化的交融,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歷史的敬畏之情,同時也蘊含了對友情和人生價值的思考。它展示了唐代文人的情感表達和對自然、歷史的熱愛,具有一定的審美和思想意義。
“回轉沙岸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fù lóng shā shù
同賦龍沙墅
huí zhuǎn shā àn jìn, yī xié lín lǐng zhòng.
回轉沙岸近,欹斜林嶺重。
yīn jūn fǎng yí jī, cǐ rì jiàn zhēn lóng.
因君訪遺跡,此日見真龍。
“回轉沙岸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二吻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