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旌乍升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虹旌乍升沒”全詩
暮蔂清都闕。
騰蓋隱奔星。
低鑾避行月。
九疑紛相從。
虹旌乍升沒。
青鳥去復還。
高唐云不歇。
若華有余照。
淹留且晞發。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和竟陵王游仙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竟陵王游仙詩》是南北朝時期的詩人沈約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早晨停在閶闔宮,
黃昏落在清都闕。
車馬飛奔如隱匿于星辰之間,
低頭駿馬躲避行進的月亮。
九重云霞紛紛相隨,
彩虹旗幟時隱時現。
青鳥飛離又返回,
高唐的云彩永不停歇。
如果花朵還有余輝照耀,
我將停留并發出微光。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仙境般的畫面,描述了竟陵王游仙的壯麗景象。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自然的觀察,同時也蘊含了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超越塵世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車馬奔馳、星辰閃爍、彩虹升起等景象,營造出了一個神秘而美麗的仙境。詩人通過運用隱喻和意象的手法,將自然景物與人生經歷相聯系,表達了對理想和超越的向往。
詩中的"閶闔宮"和"清都闕"是宮殿的名稱,象征著權力和富貴。"騰蓋隱奔星"和"低鑾避行月"以車馬奔騰的形象,表現了追逐和逃避的意境。"九疑紛相從"描述了云霧繚繞的景象,給人一種神秘而奇幻的感覺。"虹旌乍升沒"和"青鳥去復還"描繪了彩虹和青鳥的離去和歸來,暗示了人世間美好事物的短暫和無常。
最后兩句"高唐云不歇,若華有余照。淹留且晞發"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停留的愿望。高唐是一個傳說中的仙境,"高唐云不歇"意味著那里的美景永不停息。"若華有余照"暗示著即使是微小的光芒,也能發出耀眼的光輝。"淹留且晞發"則表達了詩人對于停留并綻放的期待和愿望。
整首詩以其豐富的意象和隱喻,將自然景物與人生哲理相結合,展現了詩人對理想追求和超越塵世的向往之情。它以其優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意境,給人以想象和遐想的空間,是一首充滿詩意的佳作。
“虹旌乍升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jìng líng wáng yóu xiān shī
和竟陵王游仙詩
cháo zhǐ chāng hé gōng.
朝止閶闔宮。
mù léi qīng dōu quē.
暮蔂清都闕。
téng gài yǐn bēn xīng.
騰蓋隱奔星。
dī luán bì xíng yuè.
低鑾避行月。
jiǔ yí fēn xiāng cóng.
九疑紛相從。
hóng jīng zhà shēng méi.
虹旌乍升沒。
qīng niǎo qù fù huán.
青鳥去復還。
gāo táng yún bù xiē.
高唐云不歇。
ruò huá yǒu yú zhào.
若華有余照。
yān liú qiě xī fā.
淹留且晞發。
“虹旌乍升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