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扉猶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八正扉猶掩”全詩
習障從塵染。
四衢道難辟。
八正扉猶掩。
得理未易期。
失路方知險。
迷涂既已復。
豁悟非無漸。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八關齋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關齋詩》是南北朝時期沈約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因戒倦輪飄。
習障從塵染。
四衢道難辟。
八正扉猶掩。
得理未易期。
失路方知險。
迷涂既已復。
豁悟非無漸。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八關齋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對生活困境的感慨和對心靈境界的追求。詩中的“戒倦輪飄”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煩惱的厭倦和追求自由、超脫的愿望。然而,他發現自己的心靈被塵染和障礙所困擾,無法輕易擺脫。四衢道指的是四通八達的大道,但詩人卻發現這些大道難以通行,正門也依然緊閉。詩人希望能夠獲得理想的境界,但這并非易事,而是需要經歷困難和艱險的過程。在迷失之后,詩人重新回到了原點,豁然開悟,意識到心靈境界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漸進的過程。
賞析:
《八關齋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在塵世中追求心靈自由的苦悶和掙扎。詩中的八關齋是一個象征性的場景,代表了詩人內心的困擾和迷惑。通過描述自己在追求境界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詩人表達了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詩中的豁悟非無漸表明了詩人對于心靈提升的認知,意味著通過經歷困難和迷茫,詩人逐漸明白了人生的真諦,獲得了一種超脫塵世紛擾的境界。
這首詩詞情感深沉,意境獨特,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追求和境界提升的思考。它富有哲理性,啟示人們在人生旅途中應保持追求和奮斗的態度,通過經歷困難與迷茫,逐漸領悟人生的真諦。同時,詩詞中的意象和修辭手法簡練而富有力度,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八正扉猶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guān zhāi shī
八關齋詩
yīn jiè juàn lún piāo.
因戒倦輪飄。
xí zhàng cóng chén rǎn.
習障從塵染。
sì qú dào nán pì.
四衢道難辟。
bā zhèng fēi yóu yǎn.
八正扉猶掩。
de lǐ wèi yì qī.
得理未易期。
shī lù fāng zhī xiǎn.
失路方知險。
mí tú jì yǐ fù.
迷涂既已復。
huō wù fēi wú jiàn.
豁悟非無漸。
“八正扉猶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八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