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宮闕夢中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漢家宮闕夢中歸”全詩
惆悵不如邊雁影,秋風猶得向南飛。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昭君詞》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昭君詞》是唐代詩人戴叔倫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漢家宮闕夢中歸,
幾度氈房淚濕衣。
惆悵不如邊雁影,
秋風猶得向南飛。
詩意:
《昭君詞》描繪了昭君的遭遇和內心情感。昭君是漢朝時期的美女,她遠嫁匈奴,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回到漢家宮闕的故事。詩人通過昭君的遭遇,抒發了自己對離別、思鄉的哀愁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昭君的離別之痛和對故鄉的思念。首句"漢家宮闕夢中歸"表達了昭君內心深處對漢朝的歸屬感和對重返故鄉的憧憬,她渴望在夢中回到漢家宮闕。接下來的兩句"幾度氈房淚濕衣"表達了昭君在異鄉流離失所、寂寞孤獨的心情,她多次以淚濕衣衫,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詩的后兩句"惆悵不如邊雁影,秋風猶得向南飛"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昭君離鄉背井的遭遇的同情和對她的思念之情。邊雁是指遷徙的大雁,它們帶著秋風向南飛行,與昭君的離別相對應,詩人將自己的心情與邊雁的影子相比,感嘆自己的痛苦和無奈,表達了對昭君的同情之情。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凝練地表達了作者對昭君遭遇的感嘆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昭君的遭遇和內心情感,展示了離別和思鄉的主題,以及對邊疆人民的同情和對故鄉的深情厚意。它既體現了戴叔倫對昭君遭遇的同情之情,也寄托了詩人自身對故鄉的思鄉之情,是一首充滿情感的佳作。
“漢家宮闕夢中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o jūn cí
昭君詞
hàn jiā gōng què mèng zhōng guī, jǐ dù zhān fáng lèi shī yī.
漢家宮闕夢中歸,幾度氈房淚濕衣。
chóu chàng bù rú biān yàn yǐng, qiū fēng yóu dé xiàng nán fēi.
惆悵不如邊雁影,秋風猶得向南飛。
“漢家宮闕夢中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