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轉金爐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宛轉金爐前”全詩
萬堯年。
詠湛露。
歌采蓮。
愿雜百和氣。
宛轉金爐前。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江南弄 樂未央》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南弄 樂未央》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億舜日。萬堯年。
詠湛露。歌采蓮。
愿雜百和氣。宛轉金爐前。
詩意:
這首詩詞以江南的美景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優美、寧靜的場景。詩人通過歌頌湛露和采蓮,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并希望能夠融入到這美麗的景色中,感受百花之香、百鳥之鳴,仿佛置身于一個金爐前,盡情享受和感受這些美好的氣息。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江南地區的自然風光,以及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熱愛和向往。詩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來表達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如湛露和采蓮,給人以清新、寧靜的感覺。詩人希望自己能夠融入到這美麗的景色中,與百花和諧共處,與自然相互交融。最后一句“宛轉金爐前”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夠在這美好的景色中,如同身處一個金爐之前,感受到一種溫暖、舒適的氛圍。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通過描繪江南的景色和表達自己的感受,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美好的境界,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人與自然的融洽。整首詩詞流暢自然,意境清新,給人以愉悅的感受。
“宛轉金爐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nán nòng lè wèi yāng
江南弄 樂未央
yì shùn rì.
億舜日。
wàn yáo nián.
萬堯年。
yǒng zhàn lù.
詠湛露。
gē cǎi lián.
歌采蓮。
yuàn zá bǎi hé qì.
愿雜百和氣。
wǎn zhuǎn jīn lú qián.
宛轉金爐前。
“宛轉金爐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