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霏微不能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霏微不能注”全詩
入庭位難賦。
非煙復非云。
如絲復如霧。
霢霂裁欲垂。
霏微不能注。
雖無千金質。
聊為一辰趣。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庭雨應詔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庭雨應詔詩》
朝代:南北朝
作者:沈約
出空寧可圖,
入庭位難賦。
非煙復非云,
如絲復如霧。
霢霂裁欲垂,
霏微不能注。
雖無千金質,
聊為一辰趣。
中文譯文:
離開空曠的環境更令人愿意追求,
進入庭院的位置卻難以得到。
并非是煙霧,也不是云朵,
宛如細絲又如薄霧。
陰霾斜斜地垂下來,
微弱的雨霧無法浸潤。
雖然沒有千金的珍貴品質,
卻成為一種時刻的樂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場庭院中的雨景,表達了作者對雨的贊美和對庭院環境的喜悅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以表現出雨景的獨特之美。
首先,詩的開頭寫道“出空寧可圖”,意味著離開空曠的環境,進入庭院更加令人向往。這種對庭院的向往可能是因為庭院的幽靜和美麗。
接下來,詩中出現了“非煙復非云,如絲復如霧”的描寫,以形容雨的特質。雨既不同于煙,也不同于云,而是像細絲一樣的雨絲和薄霧。這種細膩的描寫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雨水的柔和和輕盈。
然后,詩中出現了“霢霂裁欲垂,霏微不能注”的描述,寫出了雨水的微弱和細膩。雨水像是懸掛在空中的陰霾,卻無法浸潤到地面。這種描寫增加了雨的神秘感和詩情。
最后,詩的結尾寫道“雖無千金質,聊為一辰趣”,表達了作者對雨的贊美和對庭院雨景的喜愛。這里雖然說雨水沒有珍貴的品質,但卻成為了一種時刻的樂趣,暗示了作者對于平凡事物的欣賞和對生活的滿足。
整首詩以簡潔而細膩的描述,將雨水與庭院環境相結合,通過對雨景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庭院環境的喜悅和對細小事物的熱愛。讀者在閱讀詩詞時可以感受到雨水的柔和、庭院的寧靜,并從中領略到詩人對生活的美好感受。
“霏微不能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ng yǔ yìng zhào shī
庭雨應詔詩
chū kōng nìng kě tú.
出空寧可圖。
rù tíng wèi nán fù.
入庭位難賦。
fēi yān fù fēi yún.
非煙復非云。
rú sī fù rú wù.
如絲復如霧。
mài mù cái yù chuí.
霢霂裁欲垂。
fēi wēi bù néng zhù.
霏微不能注。
suī wú qiān jīn zhì.
雖無千金質。
liáo wèi yī chén qù.
聊為一辰趣。
“霏微不能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