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下成路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其下成路衢”全詩
碧石彌外區。
化為中園實。
其下成路衢。
在先良足貴。
因小邈難逾。
色潤房陵縹。
味奪寒水朱。
摘持欲以獻。
尚食且踟躕。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麥李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麥李詩》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青玉冠西海。
碧石彌外區。
化為中園實。
其下成路衢。
在先良足貴。
因小邈難逾。
色潤房陵縹。
味奪寒水朱。
摘持欲以獻。
尚食且踟躕。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種珍貴的果實,以及人們對它的珍重和猶豫。詩中的果實象征著高潔的品質和美德,但它的珍貴和難以獲得也使人們望而卻步。作者表達了對這種果實的渴望和猶豫不決的心情。
賞析:
該詩使用了形象生動的語言,通過描寫果實的外貌和特點,展示了它的珍貴和難以得到。首先,作者用"青玉冠西海"來形容果實的外觀,意味著它的色彩和光澤如同寶玉一般。接著,作者描述果實被包圍在碧石之中,表達了它的稀有和珍貴。然后,詩中提到果實在中園中生長實現,形成了成路衢,顯示了其價值和重要性。接下來,作者提到果實在先賢中受到高度贊賞,但因為它的小巧和珍貴,難以被超越。最后,作者描述了果實的色澤如同房陵玉石,味道比寒水和朱砂還要鮮美。然而,盡管作者渴望采摘和呈獻這種果實,卻因猶豫不決而遲疑不前。
整首詩通過對果實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高尚品德和美德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人們面對珍貴機遇時的猶豫和不確定心態。這種矛盾的情感體現了作者對人性的思考和對道德價值的探索。
“其下成路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ài lǐ shī
麥李詩
qīng yù guān xī hǎi.
青玉冠西海。
bì shí mí wài qū.
碧石彌外區。
huà wéi zhōng yuán shí.
化為中園實。
qí xià chéng lù qú.
其下成路衢。
zài xiān liáng zú guì.
在先良足貴。
yīn xiǎo miǎo nán yú.
因小邈難逾。
sè rùn fáng líng piāo.
色潤房陵縹。
wèi duó hán shuǐ zhū.
味奪寒水朱。
zhāi chí yù yǐ xiàn.
摘持欲以獻。
shàng shí qiě chí chú.
尚食且踟躕。
“其下成路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