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島互崇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島互崇崪”全詩
登罘禮朝日。
溟漲無端倪。
山島互崇崪。
驥老心未窮。
酬恩豈終畢。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臨碣石》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臨碣石》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碣石觀賞日出,感嘆自然景觀和人生哲理的作品。
《臨碣石》的中文譯文如下:
碣石送返潮,
伴隨著潮水的回歸,
登上罘禮朝日。
我登上罘禮山,迎接朝陽的升起。
溟漲無端倪,
大海的波濤漲潮,看不見邊際。
山島互崇崪。
山峰和島嶼相互高聳。
驥老心未窮,
駿馬雖然年老但精神不衰,
作者寓意自己雖然年邁但心境依然開闊。
酬恩豈終畢。
報答恩情豈能盡,永遠不會終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碣石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贊嘆,同時融入了對人生哲理的思考。詩中的碣石是位于山海交界處的一個地名,潮水的漲落象征著人生的起伏和變化。作者登上罘禮山,迎接朝陽的升起,展現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詩中的溟漲無端倪,描述了大海波濤洶涌,無法辨認出邊際,暗示了人生的無限可能和未知性。山島互崇崪,表達了山峰和島嶼相互競相高聳的景象,表現出自然界的壯麗和偉大。
詩的結尾,驥老心未窮,酬恩豈終畢,表達了作者雖然年紀已經老邁,但心境依然開闊,對生活充滿熱情。酬恩豈終畢意味著對恩德的回報永遠不會結束,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互動的重要性。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抒發了作者對美景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運用象征手法,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呈現出作者對生活和自然的獨特感悟。
“山島互崇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jié shí
臨碣石
jié shí sòng fǎn cháo.
碣石送返潮。
dēng fú lǐ cháo rì.
登罘禮朝日。
míng zhǎng wú duān ní.
溟漲無端倪。
shān dǎo hù chóng zú.
山島互崇崪。
jì lǎo xīn wèi qióng.
驥老心未窮。
chóu ēn qǐ zhōng bì.
酬恩豈終畢。
“山島互崇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