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詔因乘使者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奉詔因乘使者車”全詩
當時漏奪無人問,出宰東陽笑殺君。
由來海畔逐樵漁,奉詔因乘使者車。
卻掌山中子男印,自看猶是舊潛夫。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敬酬陸山人二首》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敬酬陸山人二首》是唐代戴叔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向陸山人敬酬兩首
黨爭連續殺人無法容忍,直言的臣子和高尚的士人紛紛離去。當時我被漏奪奪去,無人問津,卻能出任東陽的州宰,嘲笑殺戮國君。從前我在海邊追逐樵夫和漁民,現在因為奉詔而乘坐使者的車子。然而,我仍然拿著山中子男的印章,自己看著,仍然是個默默努力的人。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戴叔倫在唐代政治動蕩時期的遭遇和心情。詩中表達了作者對黨爭和政治腐敗的不滿,以及直言敢諫的臣子和高尚的士人紛紛離去的情景。作者自述自己在這個混亂時期被忽視和邊緣化的遭遇,但他仍然保持著自己的初心和努力,繼續履行職責。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在政治動蕩的時代中的堅守和獨立思考的態度。詩中揭示了黨爭的丑陋和政治腐敗的無奈,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忠誠和清廉的向往。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揭示了政治黑暗背后的艱難和矛盾,傳達了一種對理想的追求和對正直人格的堅守。
詩中采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展現了作者的境遇和心態的變化。他曾在海邊追逐樵夫和漁民,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如今卻乘坐官車奉命辦事。盡管作者的境遇發生了改變,但他仍然保持著山中子男的印章,保持著自己的身份和原則。
整首詩以自述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時代的反思和對理想的追求。詩中沒有過多的修飾和華麗的辭藻,而是以平實的語言直接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這種平實樸素的寫作風格,使詩詞更加貼近讀者,引發共鳴。
總體而言,《敬酬陸山人二首》是一首反映唐代政治動蕩時期的詩詞作品,通過對個人經歷的敘述,揭示了政治黑暗背后的堅守和追求,展現了作者對清廉和正直的向往。同時,詩中的對比手法和平實的語言風格也增加了作品的真實感和感染力。
“奉詔因乘使者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ng chóu lù shān rén èr shǒu
敬酬陸山人二首
dǎng yì lián zhū bù kě wén, zhí chén gāo shì qù fēn fēn.
黨議連誅不可聞,直臣高士去紛紛。
dāng shí lòu duó wú rén wèn, chū zǎi dōng yáng xiào shā jūn.
當時漏奪無人問,出宰東陽笑殺君。
yóu lái hǎi pàn zhú qiáo yú, fèng zhào yīn chéng shǐ zhě chē.
由來海畔逐樵漁,奉詔因乘使者車。
què zhǎng shān zhōng zǐ nán yìn, zì kàn yóu shì jiù qián fū.
卻掌山中子男印,自看猶是舊潛夫。
“奉詔因乘使者車”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