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疎葉望嶺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疎葉望嶺齊”全詩
青蔥標暮色。
疎葉望嶺齊。
喬{韓韋=余}臨云直。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寒松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寒松詩》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梢聲振寒聲。
青蔥標暮色。
疎葉望嶺齊。
喬{韓韋=余}臨云直。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冬天的景象,主題是一棵寒松的景色。松樹是中國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寒松更是寓意堅貞不屈、頑強生存的精神。詩人通過描繪寒松的形態和聲音,表達了自然界在寒冷的冬天中的生命力和堅韌。
賞析:
首句“梢聲振寒聲”,通過描寫松樹梢頭傳來的聲音,展示了寒冷的氣息。這里的“梢聲”指的是松針摩擦發出的微弱聲音,寓意著寒冷的風聲。接著,“青蔥標暮色”,描繪了松樹的翠綠色在夜幕中的顯眼,傳達出寒松在寒冷季節中依然保持生機的形象。
第三句“疎葉望嶺齊”,描述了松樹的葉子稀疏,可以透過它們看到山嶺連綿起伏。這種景象呼應了松樹高聳入云,樹冠上部分光禿禿的形態,寓意著松樹在荒涼環境中頑強生長。
最后一句“喬{韓韋=余}臨云直”,意味著這棵松樹高聳入云。這里,喬、韓、韋、余是指四種不同的松樹品種,而“喬”則泛指高大的松樹。通過這一形容,詩人表達了寒松直立云端的形象,寓意了松樹的崇高與高遠。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寒冷季節中寒松的形態和氣息,展示了寒松不畏嚴寒、頑強生存的精神,寓意了作者對堅韌和生命力的贊美。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了一種積極向上、頑強不屈的情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疎葉望嶺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sōng shī
寒松詩
shāo shēng zhèn hán shēng.
梢聲振寒聲。
qīng cōng biāo mù sè.
青蔥標暮色。
shū yè wàng lǐng qí.
疎葉望嶺齊。
qiáo hán wéi yú lín yún zhí.
喬{韓韋=余}臨云直。
“疎葉望嶺齊”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