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能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不能違”全詩
連翠微。
因嚴設險池永歸。
唇亡齒懼。
薄言震。
耀靈威。
兇眾稽顙。
天不能違。
金湯無所用。
功烈長巍巍。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梁鼓吹曲 鶴樓峻》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梁鼓吹曲 鶴樓峻》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首詩,作者是沈約。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鶴樓高聳,猶如峻峭的山峰,連綿的青綠色微風中搖曳。因為謹慎地設置了險峻的池塘,鶴們可以永遠地歸來。唇亡齒寒,這是一個薄弱的聲音,卻震撼人心,展現出威嚴的靈氣。邪惡的眾人戰戰兢兢地向他致敬,天地都不敢違背他的意愿。金湯再也沒有用武之地,而偉大的功績將永遠屹立不倒。
詩意:
這首詩以鶴樓為背景,通過描繪鶴樓的高聳和優美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鶴樓的敬仰和贊美之情。鶴樓作為一個象征著威嚴和靈氣的地方,展現了其所具有的無比的威力和影響力。同時,詩中也流露出作者對邪惡勢力的蔑視和對偉大功績的贊頌。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鶴樓的壯麗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展現了鶴樓的高大和威嚴。鶴樓象征著威嚴和靈氣,作者通過描述鶴樓的景色和氣勢,表達了對鶴樓的仰慕和贊美之情。詩中的唇亡齒懼一句,表達了唇齒相依的意義,強調了人們對邪惡勢力的擔憂和對正義力量的敬畏。最后兩句"天不能違,金湯無所用。功烈長巍巍"則表達了對正義勢力的無比崇敬,以及對邪惡勢力的無可動搖的信念。整首詩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正義和威嚴的追求,以及對邪惡勢力的蔑視和唾棄。
“天不能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áng gǔ chuī qū hè lóu jùn
梁鼓吹曲 鶴樓峻
hè lóu jùn.
鶴樓峻。
lián cuì wēi.
連翠微。
yīn yán shè xiǎn chí yǒng guī.
因嚴設險池永歸。
chún wáng chǐ jù.
唇亡齒懼。
báo yán zhèn.
薄言震。
yào líng wēi.
耀靈威。
xiōng zhòng jī sǎng.
兇眾稽顙。
tiān bù néng wéi.
天不能違。
jīn tāng wú suǒ yòng.
金湯無所用。
gōng liè zhǎng wēi wēi.
功烈長巍巍。
“天不能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