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蓬卷欲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蓬卷欲飛”全詩
蒼茫余落暉。
都護樓蘭返。
將軍疎勒歸。
馬有風塵氣。
人多關塞衣。
陣云平不動。
秋蓬卷欲飛。
聞道樓船戰。
今年不解圍。
分類:
作者簡介(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擬詠懷詩 十七》庾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擬詠懷詩 十七》是南北朝時期庾信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日晚荒城上。
蒼茫余落暉。
都護樓蘭返。
將軍疎勒歸。
馬有風塵氣。
人多關塞衣。
陣云平不動。
秋蓬卷欲飛。
聞道樓船戰。
今年不解圍。
中文譯文:
太陽落下,照耀在廢棄的城墻上。
蒼茫的余輝依稀可見。
護衛樓蘭的將領回來了。
將軍疏勒(地名)的人也回歸故里。
馬匹帶著風塵的氣息。
人們身著邊塞的衣裳。
戰云靜止不動。
秋天的蓬草卷起欲飛。
聽說樓船在戰斗。
今年卻無法解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南北朝時期邊塞的凄涼景象和戰事的殘酷現實,表達了詩人對戰亂和困境的思考和感嘆。
詩的開篇,太陽落下,照耀在廢棄的城墻上,景色凄涼,荒城空曠,暮色中還有余輝閃爍,給人以凄美的感覺。接下來,詩人提到都護樓蘭返,將軍疏勒歸,這是指邊塞守軍和將領們返回故鄉,暗示著戰亂結束,人們歸家的喜悅。但是,馬匹仍然帶著風塵的氣息,人們穿著邊塞的衣裳,說明他們經歷了艱難的邊塞生活,邊塞的辛酸和困苦并沒有完全消散。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陣云平不動的景象,表明戰爭仍在繼續,邊塞的風雨飄搖不定。秋蓬卷欲飛,暗示著戰爭的殘酷和不確定性,人們備受困擾和痛苦。最后兩句聞道樓船戰,今年不解圍,傳聞樓船在戰斗,但是今年卻沒有解救邊塞的希望,暗示了戰事的持續和人們的無奈。
整首詩通過描寫邊塞的景色和戰爭的殘酷,表達了詩人對戰亂和邊塞生活的思考和懷念。他通過凄美的景色和戰事的描繪,表達了對困境中人們的關切和同情,同時也反映了自己對當時亂世的痛苦和無奈。這首詩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對人民苦難的關注,展現了庾信對現實的深刻觸動和對和平的向往。
“秋蓬卷欲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ǐ yǒng huái shī shí qī
擬詠懷詩 十七
rì wǎn huāng chéng shàng.
日晚荒城上。
cāng máng yú luò huī.
蒼茫余落暉。
dū hù lóu lán fǎn.
都護樓蘭返。
jiāng jūn shū lēi guī.
將軍疎勒歸。
mǎ yǒu fēng chén qì.
馬有風塵氣。
rén duō guān sài yī.
人多關塞衣。
zhèn yún píng bù dòng.
陣云平不動。
qiū péng juǎn yù fēi.
秋蓬卷欲飛。
wén dào lóu chuán zhàn.
聞道樓船戰。
jīn nián bù jiě wéi.
今年不解圍。
“秋蓬卷欲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