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飜思二頃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飜思二頃田”全詩
垂綸在渭川。
乘舟能上月。
飛幰欲捫天。
誰知志不就。
空有直如弦。
洛陽蘇季子。
連衡遂不連。
既無六國印。
飜思二頃田。
分類:
作者簡介(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擬詠懷詩 二》庾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擬詠懷詩 二》是南北朝時期的詩人庾信所作,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赭衣居傅巖。
垂綸在渭川。
乘舟能上月。
飛幰欲捫天。
誰知志不就。
空有直如弦。
洛陽蘇季子。
連衡遂不連。
既無六國印。
飜思二頃田。
詩意:
這首詩詞是庾信的《擬詠懷詩》系列的第二首。詩人描述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狀態,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失去的遺憾之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對個人命運的思考,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和對人生的反思。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思考,展現了庾信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索。
首先,赭衣居傅巖,赭衣指的是紅色的衣袍,傅巖則是詩人居住的地方。這里通過描繪詩人的居住環境,營造出一種安靜和隱逸的氛圍。
接著,垂綸在渭川,描述了詩人在渭水邊垂釣的場景。這里用垂釣的形象來表達詩人對于人生的寧靜追求和對現實的逃避。
然后,乘舟能上月,飛幰欲捫天,詩人通過描述乘船仰望月亮,以及霧氣似乎觸摸天空,抒發了對追求高遠理想的向往和對意志堅定的追求。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失意和對命運的無奈。誰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詩人感嘆自己的志向無法實現,盡管他的意志堅定如弦。這里透露出一種對現實的無奈和對命運的無力感。
最后兩句,洛陽蘇季子,連衡遂不連,既無六國印,飜思二頃田。洛陽是當時的重要城市,蘇季子是詩人無法達到的偉大人物。連衡指的是連系六國的聯盟,而六國印則是象征權力和地位的象征。詩人表達了自己無法達到權勢和地位的遺憾之情,以及對于失去田地的思念和對安定生活的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的描繪,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現實的反思,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追求。詩詞中的景物描寫細膩動人,意境深遠,帶給讀者一種靜謐和思索的氛圍,展現了庾信獨特的詩歌才華和對人生的獨到見解。
“飜思二頃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ǐ yǒng huái shī èr
擬詠懷詩 二
zhě yī jū fù yán.
赭衣居傅巖。
chuí lún zài wèi chuān.
垂綸在渭川。
chéng zhōu néng shàng yuè.
乘舟能上月。
fēi xiǎn yù mén tiān.
飛幰欲捫天。
shéi zhī zhì bù jiù.
誰知志不就。
kōng yǒu zhí rú xián.
空有直如弦。
luò yáng sū jì zǐ.
洛陽蘇季子。
lián héng suì bù lián.
連衡遂不連。
jì wú liù guó yìn.
既無六國印。
fān sī èr qǐng tián.
飜思二頃田。
“飜思二頃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