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水定驚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戰水定驚龍”全詩
戰水定驚龍。
鼓鞞喧七萃。
風塵亂九重。
鼎湖去無返。
蒼梧悲不從。
徒勞銅雀妓。
遙望西陵松。
分類:
作者簡介(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擬詠懷詩 二三》庾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擬詠懷詩二三》是南北朝時期庾信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擬詠懷詩 二三
鬬麟能食日。
戰水定驚龍。
鼓鞞喧七萃。
風塵亂九重。
鼎湖去無返。
蒼梧悲不從。
徒勞銅雀妓。
遙望西陵松。
中文譯文:
搏擊的麒麟能吞噬白晝。
戰爭的水域平定了驚駭的龍。
戰鼓聲喧囂,人群聚集。
風塵擾亂了九重宮闕。
鼎湖的水一去不復返。
蒼梧悲傷,不再能相隨。
徒勞地賞玩銅雀舞姬。
遙望著西陵的松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戰爭的景象和其中的傷感。庾信以鬬麒麟能食日的形象開篇,暗示戰爭的兇險與殘酷,戰爭就像一只巨大的麒麟,吞噬著白晝的光明。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戰爭勝利后的場景。戰水定驚龍,戰爭結束后,水域平靜了,驚駭的龍也被鎮壓。鼓鞞喧七萃,戰鼓聲響徹云霄,人們聚集在一起慶祝勝利。
然而,慶祝的背后卻是傷感和失落。風塵亂九重,戰爭帶來的風塵擾亂了九重宮闕,象征著社會秩序的混亂。鼎湖去無返,戰爭過后,鼎湖的水一去不復返,象征著戰爭帶來的破壞和流離失所。
接著,詩人表達了蒼梧的悲傷,蒼梧是指中國古代的地名,這里代表著人們的思鄉之情和對故土的眷戀。徒勞銅雀妓,諷刺那些虛浮的娛樂和享樂,無法撫慰人們內心的傷痛。
最后,詩人遙望著西陵的松樹,這里象征著內心的堅定和希望。盡管戰爭帶來了破壞和傷痛,但人們仍然眺望遠方,寄托著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戰爭的景象和表達傷感與希望的情感,反映了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的背景和人們內心的痛苦與希冀。它展示了庾信對戰爭的深思和對和平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社會秩序和人性的思考。
“戰水定驚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ǐ yǒng huái shī èr sān
擬詠懷詩 二三
dòu lín néng shí rì.
鬬麟能食日。
zhàn shuǐ dìng jīng lóng.
戰水定驚龍。
gǔ bǐng xuān qī cuì.
鼓鞞喧七萃。
fēng chén luàn jiǔ zhòng.
風塵亂九重。
dǐng hú qù wú fǎn.
鼎湖去無返。
cāng wú bēi bù cóng.
蒼梧悲不從。
tú láo tóng què jì.
徒勞銅雀妓。
yáo wàng xī líng sōng.
遙望西陵松。
“戰水定驚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