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離別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游子離別情”全詩
游子離別情。
交讓未全死。
梧桐唯半生。
值熱花無氣。
逢風水不平。
寶雞雖有祀。
何時能更鳴。
分類:
作者簡介(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慨然成詠詩》庾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慨然成詠詩》是南北朝時期庾信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新年春光明媚,
游子離別情切。
交好未能完全消逝,
梧桐樹只開了一半。
花兒雖然盛開,
卻缺乏香氣。
遇到風時搖擺不定,
水面波瀾不平。
雖然寶雞城里有祭祀,
何時才能再次鳴叫呢?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作者在離鄉別井的感受。新春時節,大地一片美麗,但對于離家的游子來說,離別之情依然深刻。詩中表達了友情未能完全消失的遺憾,好像梧桐樹只開了一半,還有一半沒有綻放。花兒雖然盛開,但卻缺乏芬芳的香氣,可能象征著離鄉背井的游子在異鄉的生活并不盡如人意。詩中還表現了作者內心的不安定,遇到風時,梧桐樹搖擺不定,水面波瀾起伏不平,可能暗示著社會動蕩的局勢。雖然寶雞城里有祭祀活動,但寶雞是鳥類的代表,他們的鳴叫象征著喜悅和繁榮,然而作者卻懷疑何時才能再次聽到寶雞的鳴叫聲。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作者游子離鄉的情感。作者通過對梧桐樹、花兒和寶雞的描寫,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和對于離鄉別井生活的思考。梧桐樹只開了一半,象征著離別之情未能完全散去,仍然存在于游子的心中。花兒雖然盛開,卻沒有香氣,意味著游子在異鄉的生活并不盡如人意。風搖擺梧桐樹,水面波瀾不平,可能是對當時社會動蕩的隱喻。寶雞作為鳥類的代表,鳴叫象征著喜悅和繁榮,作者希望能再次聽到寶雞的鳴叫聲,表達了對于家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待。
整首詩意蘊含深遠,既表達了作者對離鄉別井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又折射出當時社會的不安定和動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隱喻,詩中融入了作者個人情感和社會背景,使整首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是一首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作品。
“游子離別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ǎi rán chéng yǒng shī
慨然成詠詩
xīn chūn guāng jǐng lì.
新春光景麗。
yóu zǐ lí bié qíng.
游子離別情。
jiāo ràng wèi quán sǐ.
交讓未全死。
wú tóng wéi bàn shēng.
梧桐唯半生。
zhí rè huā wú qì.
值熱花無氣。
féng fēng shuǐ bù píng.
逢風水不平。
bǎo jī suī yǒu sì.
寶雞雖有祀。
hé shí néng gèng míng.
何時能更鳴。
“游子離別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