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弦雖獨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弦雖獨韻”全詩
中散對行云。
一弦雖獨韻。
猶足動文君。
分類:
作者簡介(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和淮南公聽琴聞弦斷詩》庾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淮南公聽琴聞弦斷詩》
朝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中文譯文:
嗣宗看月夜。
中散對行云。
一弦雖獨韻。
猶足動文君。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情景,當時的庾信與淮南公一起欣賞月夜,座間有人彈奏琴曲,忽然琴弦斷裂,但即便只剩下一根琴弦仍能奏出動人的音韻,這令庾信感嘆不已,覺得這樣的琴音足以打動身旁的文君(指淮南公的妻子)。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對音樂的贊美。首先,詩人通過“嗣宗看月夜”開篇,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的夜晚,強調了與淮南公一起欣賞月亮的場景。接著,詩人用“中散對行云”來形容琴聲,表達了琴音的輕柔和飄逸,仿佛琴音隨著行云飄蕩。然后,詩人用“一弦雖獨韻”來描繪弦斷后只剩下一根琴弦的情景,但雖然只有一根琴弦,卻依然奏出美妙的音韻。最后,詩人以“猶足動文君”來表達自己的觀感,認為這樣的琴音足以打動身旁的文君,展現了作者對音樂的贊美和對文君的傾慕。
整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富有意境的描寫,抓住了琴聲中的美妙瞬間,表達了作者對于琴音的贊美和景仰之情。詩人用寥寥數語,勾勒出一幅音樂與美景交融的場景,讓讀者在靜謐的夜晚中感受到琴音的韻律之美。這首詩既展現了作者對音樂的熱愛和對琴音的贊美,也融入了對文君的深情之意,給人以靜謐、優美的審美享受。
“一弦雖獨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huái nán gōng tīng qín wén xián duàn shī
和淮南公聽琴聞弦斷詩
sì zōng kàn yuè yè.
嗣宗看月夜。
zhōng sàn duì xíng yún.
中散對行云。
yī xián suī dú yùn.
一弦雖獨韻。
yóu zú dòng wén jūn.
猶足動文君。
“一弦雖獨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十三問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