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近蘇門有白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住近蘇門有白云”全詩
相逢不語忽長嘯,今日豈無人姓孫。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和胡戢七首》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胡戢七首》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住近蘇門有白云,
我住在靠近蘇門的地方,周圍常常有白云飄蕩,
閉關卻掃道逾尊。
我閉關修煉,卻打掃著超越塵世的道路。
相逢不語忽長嘯,
當我與人相遇時,無需言語,忽然長聲高歌,
今日豈無人姓孫。
今天難道沒有姓孫的人嗎?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晁補之的心境和思考。
詩意:
詩詞以一種富有禪意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生活態度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描述了詩人住在蘇門附近,周圍常常有白云,這可以被視為一種心境的表達,詩人追求清凈寧靜的生活。他通過閉關修煉,超越塵世的塵囂,掃除心靈上的雜念,追求更高層次的境界。當他與他人相遇時,不需要言語,他會忽然高歌長嘯,表達他內心深處的喜悅和自由。最后一句"今日豈無人姓孫"可能是對現實的一種反問,表達了詩人對于世間繁雜事物的淡漠態度,或者是一種對詩人自身存在的質疑。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深邃的語言表達了晁補之的生活理念和對塵世的看法。通過描繪蘇門的白云和閉關修煉的場景,詩人展示了對寧靜和超凡境界的追求。他在人群中不需要言語,通過長嘯高歌來表達內心的喜悅和自由。最后一句詩可能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諷刺或者是對自我存在的懷疑,體現了詩人對世俗事物的超越和超越自我的追求。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傳達了詩人對于超脫塵世和追求內心自由的追求,展示了他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
“住近蘇門有白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hú jí qī shǒu
和胡戢七首
zhù jìn sū mén yǒu bái yún, bì guān què sǎo dào yú zūn.
住近蘇門有白云,閉關卻掃道逾尊。
xiāng féng bù yǔ hū cháng xiào, jīn rì qǐ wú rén xìng sūn.
相逢不語忽長嘯,今日豈無人姓孫。
“住近蘇門有白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