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因玄更泊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可是因玄更泊如”全詩
飽知世事非人力,可是因玄更泊如。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和文潛二首》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文潛二首》是宋代晁補之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阮籍空貪步兵酒,
陽城猶戀集賢書。
飽知世事非人力,
可是因玄更泊如。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和內心追求的思考。首先,詩中提到了阮籍,他是東漢末年的一個著名文學家,但他卻因為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而被貶謫。這里指出阮籍空虛地沉溺于步兵和酒的享樂中,暗示了作者對于追求物質享受而忽視精神追求的批評。其次,陽城是晁補之的故鄉,他對故鄉的眷戀與思念以及對集賢書的渴望表達了對知識和智慧的追求。最后,詩中強調了人力有限,世事變幻莫測,而真正的智慧和啟迪來自于超越世俗的玄思,暗示了作者對于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阮籍和陽城的對比,展示了作者對于追求物質享受和追求智慧真理的反思。阮籍的形象體現了一種空虛和浮躁的生活態度,而陽城的形象則象征了對溫馨故鄉和知識的眷戀。作者通過對這兩個形象的對比,表達了對于物質追求和知識智慧的思考。最后,作者通過強調人力的有限和世事的無常,提出了超越世俗的玄思的重要性。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晁補之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既有對于物質享受的批判,又有對于知識智慧的追求,以及對于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向往。
“可是因玄更泊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én qián èr shǒu
和文潛二首
ruǎn jí kōng tān bù bīng jiǔ, yáng chéng yóu liàn jí xián shū.
阮籍空貪步兵酒,陽城猶戀集賢書。
bǎo zhī shì shì fēi rén lì, kě shì yīn xuán gèng pō rú.
飽知世事非人力,可是因玄更泊如。
“可是因玄更泊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