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端見壓城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雁門端見壓城摧”全詩
櫟中麋出君搏飯,地上蛇成我奪杯。
好在田園心事懶,罷休簪組鬢毛催。
稽山為有知章否,欲泛扁舟定卻回。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別關景暉二首二》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關景暉二首二》是晁補之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筆陳云橫未易陪,
雁門端見壓城摧。
櫟中麋出君搏飯,
地上蛇成我奪杯。
好在田園心事懶,
罷休簪組鬢毛催。
稽山為有知章否,
欲泛扁舟定卻回。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離別關景暉之后的心情和思緒。詩人以自然景物和動物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表現出對離別的痛苦和不舍之情。詩中也展示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現實困境的無奈。最后,詩人表示自己還有未完成的事情,雖然有離去的念頭,但最終還是決定回來。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動物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別離的愁緒和對現實困境的感嘆。詩中的意象豐富多樣,展示了詩人對離別之地的深情。例如,“筆陳云橫未易陪”形象地描繪了云彩橫亙的景象,暗示詩人的離別之苦。而“雁門端見壓城摧”則表達了離別之后的孤獨和失落感。詩中還出現了“櫟中麋出君搏飯”和“地上蛇成我奪杯”這樣的意象,通過描繪動物的行為,抒發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糾結。
詩人在詩詞的后半部分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現實的無奈。他說自己心事懶散,不愿再憂慮瑣事,希望摒棄塵世的煩惱。他還提到罷休簪組鬢毛催,表示不再追求名利,而是希望過上寧靜的田園生活。然而,詩人又提到“稽山為有知章否”,表明自己有未完成的使命和責任,因此最終放棄了離去的念頭,決定回來。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在離別之際的復雜心情和對現實困境的無奈,同時也展示了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責任的認識。詩中意象生動,表達深刻,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雁門端見壓城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guān jǐng huī èr shǒu èr
別關景暉二首二
bǐ chén yún héng wèi yì péi, yàn mén duān jiàn yā chéng cuī.
筆陳云橫未易陪,雁門端見壓城摧。
lì zhōng mí chū jūn bó fàn, dì shàng shé chéng wǒ duó bēi.
櫟中麋出君搏飯,地上蛇成我奪杯。
hǎo zài tián yuán xīn shì lǎn, bà xiū zān zǔ bìn máo cuī.
好在田園心事懶,罷休簪組鬢毛催。
jī shān wèi yǒu zhī zhāng fǒu, yù fàn piān zhōu dìng què huí.
稽山為有知章否,欲泛扁舟定卻回。
“雁門端見壓城摧”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