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遺世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歌遺世情”全詩
鑠金在眾口,折軸由群輕。
君子貴同塵,安事皎皎明。
儻在子所呼,牛馬亦我名。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感興五首次韻和李希孝三》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興五首次韻和李希孝三》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歌遺世情,
滄浪之水清。
鑠金在眾口,
折軸由群輕。
君子貴同塵,
安事皎皎明。
儻在子所呼,
牛馬亦我名。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高尚情操和個人名聲的思考。作者通過詠史抒懷的方式,表達了對于高尚品德的崇尚以及對于名望和聲譽的思考。
賞析:
首先,詩的第一句“長歌遺世情”描繪了作者內心的豪情壯志,表達了對于高尚情操的向往。長歌代表了豪情壯志,遺世情則表達了超脫塵世的心境。
其次,詩的第二句“滄浪之水清”描繪了滄浪之水的清澈,以水清來比喻高尚的品德。滄浪之水在中國文化中常常被視為清澈純凈的象征,這里用來暗示高尚的品性和高潔的道德。
接著,詩的第三句“鑠金在眾口”表達了對于名望和聲譽的思考。鑠金意為將金子熔化鑄造成器物,比喻通過眾人的評價和口碑來塑造個人的名聲。這里作者暗示了個人的名望是通過眾人的口碑來確定的。
然后,詩的第四句“折軸由群輕”繼續強調了名望和聲譽的脆弱性。折軸是指書卷,由群輕表示眾人評判的輕重。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于眾人評價的不穩定性和變化性的思考。
最后,詩的最后兩句“君子貴同塵,安事皎皎明。儻在子所呼,牛馬亦我名。”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高尚品德的態度。君子貴同塵意味著君子應該與人民共同生活,與世俗相處,而不是超然物外。安事皎皎明表示只要行事正直光明,就能在眾人中獲得尊敬。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高尚情操和個人名聲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高尚品德和獲得他人認可的向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長歌遺世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xīng wǔ shǒu cì yùn hé lǐ xī xiào sān
感興五首次韻和李希孝三
cháng gē yí shì qíng, cāng láng zhī shuǐ qīng.
長歌遺世情,滄浪之水清。
shuò jīn zài zhòng kǒu, zhé zhóu yóu qún qīng.
鑠金在眾口,折軸由群輕。
jūn zǐ guì tóng chén, ān shì jiǎo jiǎo míng.
君子貴同塵,安事皎皎明。
tǎng zài zi suǒ hū, niú mǎ yì wǒ míng.
儻在子所呼,牛馬亦我名。
“長歌遺世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