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柳無嘉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柳無嘉色”全詩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題惠崇畫四首夏》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惠崇畫四首夏》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柳無嘉色,
紅蕖羞脈脈。
宛在水中洲,
雙鵝羽蒼白。
何須玩引頸,
顛到寫經墨。
惟應一臨流,
當暑袗綺绤。
詩意:
這首詩以夏季景象為題材,描繪了幾幅生動的畫面。首先,詩人提到老柳樹失去了昔日的翠綠,失去了生機勃勃的顏色。接著,他描述了紅蕖花含羞的樣子,它們紅潤而嬌嫩。然后,詩人寫到一片水中洲地上,有一對蒼白的雙鵝在游蕩。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這些景象的觀賞心情,他認為不必去追逐這些美景,也不必過度琢磨,只需靜靜地站在一旁,任由自然流淌,感受夏日的酷熱,享受被輕盈的織物所遮蔽的涼爽。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夏季景色的變化和人們對自然的觀賞態度。老柳失色和紅蕖含羞的描寫,展示了夏天植物的柔弱和脆弱的一面,也傳遞了人們對于繁茂生機的向往。雙鵝蒼白的羽毛,則給人一種清幽的感覺,暗示了夏季炎熱天氣下的寧靜和悠閑。詩人以“何須玩引頸,顛到寫經墨”表達了對于景物的淡然態度,暗示了人們應該以平常心對待自然,不必過于追逐和追求。最后的“當暑袗綺绤”則揭示了詩人在炎熱夏季里尋求一份涼爽和遮蔽的愿望,給人以清涼和寧靜的感覺。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細膩而準確的描寫,表達了對夏季景色的觀賞和對自然的淡然態度,既傳遞了夏季的熱烈和豐富,又展示了一份清幽和寧靜。
“老柳無嘉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huì chóng huà sì shǒu xià
題惠崇畫四首夏
lǎo liǔ wú jiā sè, hóng qú xiū mò mò,
老柳無嘉色,紅蕖羞脈脈,
wǎn zài shuǐ zhōng zhōu, shuāng é yǔ cāng bái,
宛在水中洲,雙鵝羽蒼白,
hé xū wán yǐn jǐng, diān dào xiě jīng mò,
何須玩引頸,顛到寫經墨,
wéi yīng yī lín liú, dāng shǔ zhěn chī xì,
惟應一臨流,當暑袗絺绤,
“老柳無嘉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