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霜曉被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零霜曉被路”全詩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西歸七首次韻和泗州十五叔父二》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歸七首次韻和泗州十五叔父二》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霏雨晚沾裳,零霜曉被路,
驅車嘆時邁,所遇一無故。
悠悠天地宇,萬物各有聚,
閟我冰雪姿,幽居從可住。
譯文:
細雨在傍晚沾濕了衣裳,微霜在黎明鋪滿了路,
驅車行進,感慨時光的飛逝,所遇之事無一原因。
廣闊的天地宇宙,萬物各自聚集,
我隱居在寒冷的冰雪之中,幽居之地令人心生安住之感。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晁補之西歸途中的景象和心境。詩人在霏霏細雨中行駛,沾濕了衣裳,又在清晨的零霜中覆蓋了道路,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他驅車行進,感慨時光的飛逝,所遭遇的事情似乎沒有任何原因可言,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無常。然而,在廣闊的天地宇宙中,萬物各自聚集,詩人將自己比作冰雪,選擇隱居在幽靜的地方,找到了一片寧靜和安住之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抒發個人感受,詩人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的"霏雨"和"零霜"形象地描繪了西歸途中的天氣變化,給讀者帶來了一種寒冷、潮濕的感覺,與詩人內心的憂思相呼應。詩人通過"驅車嘆時邁,所遇一無故"表達了對命運的無奈和無常的思考。然而,詩人并沒有陷入絕望,而是選擇了隱居,將自己與冰雪相比,表達了一種追求寧靜和內心安住的心境。整首詩詞簡潔、凝練,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和抒發個人情感,展示了晁補之細膩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零霜曉被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guī qī shǒu cì yùn hé sì zhōu shí wǔ shū fù èr
西歸七首次韻和泗州十五叔父二
fēi yǔ wǎn zhān shang, líng shuāng xiǎo bèi lù,
霏雨晚沾裳,零霜曉被路,
qū chē tàn shí mài, suǒ yù yī wú gù,
驅車嘆時邁,所遇一無故,
yōu yōu tiān dì yǔ, wàn wù gè yǒu jù,
悠悠天地宇,萬物各有聚,
bì wǒ bīng xuě zī, yōu jū cóng kě zhù,
閟我冰雪姿,幽居從可住,
“零霜曉被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